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关注
2021乘势开启新征程
来源: 苏州日报  发布日期: 2021-01-20 10:08   访问量:



“十三五”成绩单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7.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7.1%和7.9%

昨天(1月19日)的《政府工作报告》《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亮出了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对比一系列主要数据指标可以看到,过去五年,我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强”的基础优势加快蓄集,“百姓富”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环境美”的生态底色日益鲜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名片持续擦亮。

五年来,我市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创新转型持续深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年均增长6.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了47.6%。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51%和55.7%。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二五”期末的2.61%增长到3.7%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48%。“十三五”时期,各类众创空间累计孵育创新团队4000余个。市场主体总量增至244.3万户,境内上市公司由77家增至144家。

五年来,我市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百姓生活日益康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7.1万元和3.74万元,年均分别增长7.1%和7.9%。城乡低保标准由“十二五”期末每人每月750元提高至1045元。新改扩建各类学校528所,增加学位52.4万个。人均期望寿命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61万套,建成健身步道2700公里,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39.6公里。

五年来,生态建设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7.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43%。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提高28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苏州段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新增森林抚育31.9万亩,建成生态美丽河湖885条、市级以上湿地公园21个,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全市生态空间保护面积达到3258平方公里。“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苏州GDP的四次大跨越

9年间1万亿到2万亿

昨天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了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的喜讯。记者从市统计部门获悉,从苏州地区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的4.38亿元,到2020年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苏州经济总量经历了四次大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38亿元。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1986年,苏州经济总量迎来第一次巨大的跨越,GDP首超百亿元达到104亿元。从4.38亿元到跨上百亿元台阶,苏州走过了34年。

苏州经济总量的第二次跨越是在1996年,在这一年,苏州GDP一下子跃上了千亿元台阶,达到1002亿元,从百亿元跃升至千亿元,苏州用了10年时间。

第三次跨越是在2011年,苏州用15年时间完成了GDP从千亿元跨上了1万亿元台阶,达到10670亿元。

2020年,苏州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迈上了2万亿元新台阶,实现了GDP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第四次跨越。这一次跨越,苏州花了9年时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壮大,苏州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从现有数据来看,1952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1亿元;200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8.8亿元;2011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100.9亿元;2018年首超2000亿元,达到2120亿元;2020年达到2303亿元,跃居全国第四。财政实力的壮大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建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总体稳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75%左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8%,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4000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高于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科技创新

要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新增姑苏领军人才350人以上;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量力争超过1万家;遴选瞪羚企业300家,认定独角兽培育企业100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入库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5000家。

有效需求

要实施总投资1.5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年内完成投资超2200亿元;强化工业投入,实施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完成工业投资1700亿元;加速新基建、新城建,推进5G基站建设和全光纤网络部署,累计建成5G基站2.7万个。

数字经济

要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实施5000个改造转型项目,建成15个市级以上智能工厂、300个示范智能车间;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建成1至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前沿新兴领域,建设10家特色先导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新增15家生物医药潜力地标企业。

改革开放

要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深入推进全市“一件事”改革、电子证照应用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举措,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功能,强化精准招商,积极开展云招商,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

功能优化

要以更实举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虹昆相、嘉昆太、青昆吴等合作;加快苏州北站、苏州南站高铁枢纽和南沿江城际铁路、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等建设进程,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北沿江高铁、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

建成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启动实施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昆山沿沪大道对接青浦胜利路等工程,力争张皋过江通道尽早动工。要建成通车轨道交通5号线,稳步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和S1线工程,完成城北路改建、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等连接通道工程;完善绿色出行换乘衔接,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39个;深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全市新增停车泊位10万个;开展绿化造林,新增及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新改造公园和口袋公园100个。

乡村振兴

要深入开展智慧农业国家级试点,建设10个“智慧农村”示范村;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成85个特色精品乡村、500个特色康居乡村。

民生福祉

要完善教育资源布局,新改扩建学校40所,增加学位5.47万个;启动建设市急救中心、市儿童健康发展中心、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二期,抓紧建设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市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二期,新改扩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足球场20片,新改建体育公园12个,办好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东京奥运会女足预选赛附加赛等重点赛事;推出3.5万套政策性租赁住房,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面,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40万人;新建养老机构床位1000张、家庭夜间照护床位2000张。

风险防范

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新冠疫苗采购,有序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市疾控中心迁建和市第五人民医院烈性传染病独立病房楼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