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级部门(单位)信息公开 > 部门文件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要点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时间: 2020-07-15 09:53 来源: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访问量:

2020年,全市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部署和苏州开放再出发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总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深入推进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强基础、补短板工作,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0年主要的目标任务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工业增加值率高于上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左右;工业投资完成1500亿元,提高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完成省下达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对照目标任务,全市工信系统要强化担当、勇挑重担、细化措施、逐项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光通信等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航空产业,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力争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地标共创行动;出台《促进制造业部分不能或缺产业链环节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铸造、电镀、印染、原料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适时推进苏州产业大脑建设。高端纺织、纳米新材料集群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和氢能产业基地,全力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城市。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全力争创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加快省级以上软件园区集聚发展和本土龙头软件企业培育,编制《苏州市加速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落地,建设以“苏州链谷”产业园为基础的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

2.加快培育产业地标。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左右。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鼓励支持各县(市、区)聚焦重点,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出台《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实施方案》;召开苏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促成与20家以上的国内一流临床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签约,遴选15家潜力地标企业,并进行专项培育,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推进联盟。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通付盾、叠纸网络、思瑞浦、思必驰等人工智能本土企业成为行业小巨人或进入上市梯队;发挥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先发优势,争创工信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组织举办省第六届“i”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产业专场赛。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探索建立先导产业人才苏州标准,争取以生物医药产业为试点出台先导产业相关人才政策。

3.持续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设备投入普惠性奖励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投资,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建设苏州市工业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形成全市统一的工业类项目管理平台。跟踪服务46个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制造业项目,抓好有效投入、产业招商专项考核。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00亿元,提高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

4.高质量推进苏州自贸片区建设。落实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工作组牵头职责,更大力度推进苏州自贸片区产业升级,促进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发展,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一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促进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1.强化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推动国家级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创新中心研发大楼及实验室建设,打造检测、标准及应用评价一体化的“先进功能纤维公共服务平台”。做好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生产线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江苏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的建设指导工作,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培育单位尽快升级为试点单位。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省和市级创新载体梯度培育体系,培育15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0家(其中国家级1家)。持续开展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新增10家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支持开展区块链应用示范,加快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数据中心等载体建设。

2.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控制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贯彻省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政策意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5项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建设。开展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高端装备研制步伐,支持研制单位和应用单位联合实施首台(套)示范应用项目,新增省首台(套)重大装备5项。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一条龙应用计划,落实省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方案,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力争列入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量累计达13个。

3.加快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传统支柱产业提升,遴选150项以上省级重点攻关领域和重点创新储备项目。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和宣传力度,加强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关键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企业申报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力争5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进入两新目录。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标准领航产品等3类主体项目申报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力争列入导向计划项目达260项以上。

三、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打造本土知名自主品牌

1.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引航能力。引导和鼓励规模优势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创新资源,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境)兼并重组、高端并购,在产品竞争、市场开拓、渠道布局等方面取得快速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根植于苏州且核心竞争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带动辐射效应好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省兼并重组现场会在苏州召开。进一步完善地标型企业评价办法,实施地标型企业培育计划,2020年地标型企业达到50家。

2.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建设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构建富有苏州特色的专精特新工作体系,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国家级、省级授牌数量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加快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步伐,推荐一批科创板上市金种子企业。开展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认定,2020年全市专精特新示范和培育企业达200家。

3.推进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聚焦我市着力打造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领域,强化共性关键技术供给,开展质量品牌行动,鼓励企业加强品牌质量建设,打造知名品牌,进一步扩大我市自主品牌的影响力,20202项省级以上质量标杆示范单位经验获得推广。

四、紧抓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1.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千企技改升级活动,出台《苏州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20-2022)》,加大智能制造服务商培育力度,开展服务商等级认定工作,扎实开展智能车间(工厂)诊断服务,建设完成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2020年,新增省市级示范智能工厂10个、示范智能车间100个,推动1000家企业智能化装备升级改造。

2.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标杆工厂5个,完成2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任务。继续深入实施“133”“365”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建设。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500家。加快5G基站建设,加大5G技术与行业应用推广的力度,设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长三角5G创新中心。到2020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15700个以上,5G建设向区县延伸覆盖,5G重点示范应用项目突破400个,培育5G产业链重点企业50家,5G产业应用同步推进。加快推进国家信息消费综合示范城市建设。

3.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引导广大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推广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模式,逐步形成制造和服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苏州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题培训,强化政策解读与工作部署,激发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潜力。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促进全市企业相互学习借鉴。组织开展苏州市自主品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认定工作,新增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超过20家。

五、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优

1.坚决淘汰低端落后及过剩产能。指导各地依据市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要求,深入落实《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加大“产业基地-产业社区-工业区块”之外的淘汰力度,2020年淘汰和整治低端低效产能企业(作坊)1500家左右。扎实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严格对照全市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处置意见表,结合省化治办相关要求,2020年度完成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62家,并配合省化治办认真做好化工园区的认定及后续的相关整治提升工作。创新服务模式,试点开展化工生产企业绿色升级保障保险,通过采取保险+服务的模式,借助第三方保险专业服务机构,全面、有效促进我市化工企业绿色升级,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工产业。认真组织铸造产能摸排,严格执行铸造项目产能置换管理办法,积极有序推进全市铸造行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高端铸造建设项目,确保苏州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完整性和安全性。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2.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综合指导工信和信息化领域安全生产管理。坚决落实市安委会有关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要求,细化和实施好牵头行业领域(化工、民爆、船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安全生产,支持工业重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继续从源头治理,指导相关行业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对局属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

3.深化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制定《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细化落实差别化政策措施,力争用三年时间(2021—2023年),基本完成对全市低端低效企业(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的改造提升或处置淘汰。修订完善全市企业综合评价办法,一是建立评价企业白名单制、黑名单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把C类中得分排在后10%的企业细分为C-类(警示类企业);三是探索区域、行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研究制定对市(区)、乡镇(开发区)以及制造业重点行业亩均效益评价方法。6月底前,组织各市、区完成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同步完成对各市(区)、乡镇(开发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公布各市、区亩均效益综合排名,发布企业亩产英雄百强榜、乡镇(开发区)亩均效益”20强榜。

4.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强化对重点地区和行业节能预警,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节能量交易,完成省下达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创建,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项目,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成墙改基金清算工作。落实好工信部公共服务领域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专项工程。

六、持续优化对企服务,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规则。进一步提升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精准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和专题研究,密切关注各地前30强重点企业的订单、产品价格、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变动情况。加强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服务。

2.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与国内知名展会,落实好支持企业新增国内销售奖励。推动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博览会在苏州举办,为企业在更高水平参与开放合作提供平台。

3.加快建设企业服务云平台。建立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跨部门联动,梳理全市公共服务清单,及时汇集发布法律法规、创新创业、财税金融等各类政策和服务信息,实现企业服务一张网上线运营,打造企业服务总入口。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作风效能建设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抓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工作动力。履行一岗双责,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与职能工作深度融合,围绕重要工作建立行动支部,积极开展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党建惠企活动,不断丰富党建品牌的内涵,以党建引领全局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扩大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果。落实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的重要举措,破解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切实抓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建设。

2.强化廉洁从政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着力精简各类检查、报表、会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树立过紧日子意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抓好反腐倡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加强常态化经济体检,提高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利用绩效。坚决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全力打造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局OA相关功能,改进局门户网站相关页面布局,按时完成2019年档案整理归档。重视防范项目认定、评审和扶持资金安排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强化对项目资金绩效的跟踪评估。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多采用四不两直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关心群众冷暖,回应群众关切,认真解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成局2020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编制好苏州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着力增强八个本领,锤炼五个过硬,对标先进,开拓创新,使各项工作举措更贴实际、更合民意。

4.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规范用权,动态调整行政权力清单,实现职责精细化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扎实开展普法活动,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局内处室和事业单位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到依法行政。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忠诚干净担当,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断丰富三大法宝时代内涵,全力塑造四自理念,认真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落实公务员考核制度要求,制定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完善处室综合考核办法和 2020年度综合处室考核细则,激励鞭策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勤政廉政,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