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 > 重点工作 > 市级政府部门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21-01-27 09:05 来源: 苏州市城市管理局 访问量: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打造“更有序、更干净”城市为总体目标,以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依法治理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围绕《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施行,市委、市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构建“一领四动”(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和管理中心,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前端分类超额完成。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思路,全市党政机关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行业引领措施,各行业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各类公共场所、大型商业机构实现全覆盖;聚焦居民小区分类建设,全市共建成“三定一督”小区4652个,覆盖率98.9%,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农村地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试点镇22个,数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常熟市获评住建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县,成为江苏省两个国家级示范县之一。二是收运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四不同”原则,健全完善收运体系,突出厨余(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收运队伍建设。全市共建立收运队伍276支、配置收运车辆6556辆。形成多元监管机制,开展定期检查,完善“互联网+垃圾分类”监督平台,开放公众监督渠道,强化第三方考核,全面架牢垃圾分类“生命线”。三是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年度新建4座中大型转运站,姑苏区冬青路转运站和吴江区盛泽南塘转运站建成投运,高新区环山路转运站和工业园区唯亭转运站按期推进。做好新靶场迁建工程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区域环境补偿资金拨付1.23亿元。重点推进焚烧发电、建筑(装修)垃圾、厨余(餐厨)垃圾终端建设:七子山垃圾焚烧厂提标改造项目二阶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吴江区项目(1500吨/日)桩基工程完工;市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30万吨/年)已完成征地区级预审,吴江区项目(30万吨/年)处于前期阶段;完成七子山餐厨厂破产清算、启动餐厨厂提标改造工程并签订厨余(餐厨)垃圾应急处置协议Ⅲ,相城区餐厨项目工程进度84%,其余项目稳步推进。四是投、收、运、处全链条运行稳定。大力完善垃圾分类各环节管理措施,强化监督考核与执法检查力度,保障日常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平均日收运处置厨余(餐厨)垃圾4839.5吨、有害垃圾4.3吨、可回收物748.7吨、其他垃圾14980吨,“三定一督”小区厨余垃圾分出率达32.8%,其他垃圾全年处置总量同比下降7.86%,“三增一减”趋势初步呈现。五是积极营造全民分类氛围。市级媒体刊播垃圾分类主题新闻、稿件近5000篇;电视台垃圾分类专题节目2场、直播189场,观看人次超百万;发布公益广告5万余处;改版“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加载“分易分”小程序,关注用户近22万;新开垃圾分类抖音账号,创作推送系列广播剧、童话剧2部,收视量超千万;建成宣教基地43处,开展公益活动46400余场次;编制《垃圾分类读本》幼儿园版及小学版,组织开展校园宣讲培训5000余场;开发《条例》在线学习平台,累计登录123530次,形成浓厚氛围。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居民分类习惯逐渐养成。在住建部2020年第三季度通报中,我市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国46个重点城市第一档。

(二)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城乡环卫水平不断提高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面加强日常环卫保障,一体化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一是全面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成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执法巡查、环卫保障和防控宣传。全市累计出动执法力量49.4万余人次巡查取缔活禽交易点,出动6.3万人次协助开展交通管控;累计出动环卫作业人员1304.2万人次,消杀各类环卫车辆、设施及公共卫生间等近3千万次,发放口罩1179万只、手套374.1万副;全市安排6353处广告设施发布防疫信息,积极营造全民防控氛围。二是“厕所革命”完美收官。今年是我市新一轮“厕所革命”三年计划最后一年,全市新改建公共卫生间260座(其中150座属于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行“智慧公厕”试点,建立“苏州公厕云平台”并首批接入50座公厕数据;“厕所开放联盟”成员单位达905家,为市民提供更贴心服务。三是环卫监管力度不断强化。持续做好日常道路保洁,开展环境卫生大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信息化、市场化监管,发挥市数字城管平台监督作用,全面开展第三方测评。落实挂钩督导制度,用好督查考核“指挥棒”,强化督办整改力度。开展市区最干净街道(乡镇)评比,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四是渣土运输平稳有序。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全市目前有89家企业共3816辆运输车纳入《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目录》,市级累计核发处置证11530张,涉及190个项目工地和105个处置点,抓好源头把控。开展渣土运输行业专项整治,市区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3起,大力规范行业秩序。五是村庄环境管理更加专业。全面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措施,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加快推进村庄保洁市场化进程,全市行政村保洁市场化率达58.4%,专业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落实省住建厅要求,全市22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毕,并组织“回头看”自查,确保不出现问题反复。

(三)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提升城市颜值

结合夜间经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研究出台全新措施,全力改善市容市貌。一是执法监管出新招。贯彻落实“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发展工作部署,倡导适度有序放开管理服务理念,探索试行审慎包容监管新机制。全市共新增各类夜间经济摊位5579个,解决就业8804人,一定程度上刺激地方经济发展,获住建部和中央电视台报道肯定。二是市容治理创佳绩。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开发市容环卫责任监管系统,下发新版市容环卫责任书3万份,共有1003条道路签约率和张挂率达到100%。强化督查考核,加大惩处力度,累计教育整改不履行市容环卫责任行为283515起,处罚36887起,有效改善沿街市容环境。三是“小、乱”整治见实效。开展乱涂乱贴治理,继续采取“清、查、停、疏”等措施,市区共停机1767部,立案处罚691起,处罚金额13.07万元。多方协同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累计纠正非机动车乱停放行为35万辆次,对屡教不改的共拖移2.2万辆次,优化道路停车秩序。四是示范创建出成果。全市共41条道路申报市级城市管理示范路,持续提升示范创建水平;对往年评选出的示范路和示范社区进行“回头看”,落实长效管理。全市共42个街道(镇)参加红旗街道竞赛活动,实现六个区全覆盖。结合实际调整市区城市管理主要道路(街道)和重点地区范围,覆盖330条主要道路,优化管理结构。五是高效推进户外广告设施整治提升接续行动。全年共拆除违法违规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19379块、店招标牌14838块,清理屋顶镂空字6571块,整治不符合安全倒伏距离和高速公路沿线高炮广告设施410多座,净化城市空间。把握夜间经济建设契机,打造户外广告设施亮点项目24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高新区淮海街和姑苏区观前碧凤坊成为网红打卡地。六是健全完善户外广告长效管理体系。借力沪苏同城化,组织人员到上海实地学习考察,拓宽户外广告管理思路。加强系统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户外广告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数字化管理;指导各地建立户外广告设施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综合管理成效;建立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年度安全检测制度,提升安全系数。组织开展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风险大排查,累计排查户外广告60970处,完成整改577处,清除安全隐患。

(四)建管并重强化落实,持续创优市政设施品质

坚持建管并重理念,注重全盘谋划,狠抓工程建设,健全运维机制,实现重点突破。一是架空线整治入地三年计划圆满完成。今年是市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和入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收官之年,完成57条主次干道和170条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任务,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率由52%提升到77%,支路街巷架空线入地率约20%;建成强电通道154公里、弱电通道64公里,设置箱式变压器19个、地埋变压器1个,新建配电房87座;完成弱电清线约1450公里、供电清线约120公里,拔除立杆2450根,亮出美丽“天际线”。二是停车便利化工程进展顺利。坚持需求导向,贯穿服务理念。全市新增停车泊位140893个,增加有效供给。持续加强数据整合,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结合“姑苏八点半”夜经济活动,动员“观前商圈”附近25家单位划出3500余个停车泊位向市民错时开放;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推行停车共享,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市民“停车难”。三是道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继续开展城市窨井设施整治,市区整治检查井4800个,各县级市整治7718个,有效提升道路通行“静稳化”水平。启动人行道净化整治专项行动,全市上报省厅试点项目20个(其中4个被住建部列为重点项目),市级加强指导检查,各地细化措施全力推进,道路秩序明显改善。四是公共照明凸显品质。继续做好照明设施管养,全年维修路灯37045盏、景观灯41604盏,明灯率99.78%,设施完好率96.41%;继续推进照明设施改造,全年实施工程213项并完成110项,共安装、更换、迁移、拆除路灯4904套,安装景观灯25157套;完成照明设计项目260项,其中,环古城南新路及沿河夜景照明工程获中照照明二等奖,石湖景区蠡岛景点夜景照明工程和高铁新城体育馆夜景照明工程分别获三等奖;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城市照明控制系统(一期)”项目,提升照明品质。五是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管模式。全市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7.6公里,投运34.6公里,在建5.2公里,入廊管线389公里。坚持建设和管理“两手抓”,对已运营的城北路地下综合管廊开展调研考核,优化管理方案;完成桐泾路北延综合管理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和物有所值评价,完成特许经营权招标并协调项目推进,不断积累新经验。六是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考核。加强指导行业指导,开展桥梁资料档案和城市道路建管专业培训,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交流学习,增强管理技能;协调做好省住建厅桥梁督导调研工作,组织开展全市道路桥梁管养督导,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督促各地加强城市桥梁、隧道安全养护,发现并整改隐患100余处,提升安全系数。

(五)拓展智慧城管功能,筑强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坚持按照“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思路,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是智慧城管功能更加丰富。持续在数据“聚、通、管、用”上下功夫,汇聚各方资源,夯实“数字底座”。完成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四期)建设,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市容和户外广告动态管理应用场景;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第一阶段)工况监管平台、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三期)、“互联网+监管”平台等项目建设验收工作。积极对接“苏周到”APP,成功接入公共自行车、垃圾分类、停车场及公共厕所等4大类数据功能,为“苏周到”APP正式上线运行提供保障。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完成相关评价指标试评试测及第三方现场测评,综管服平台已完成系统开发工作,进入试运行。二是数字城管运行更加规范。全市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共受理各类事部件问题1451157件,办结1431588件,办结率98.65%。其中,市级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受理338970件,办结337107件,办结率99.45%;有效回访工单135246件,满意率99.48%。加强与公安110平台、12345便民服务平台工作联动,受理110案件13439件,办结13277件;受理12345热线案件28492件,办结27317件。疫情期间,充分发挥数字城管防疫功能,市级平台共摸排相关问题49632件,全力构筑“智慧”防线。三是公共自行车网络持续完善。完成34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任务,新增投放公共自行车2万辆;完成165个站点、3008辆公共自行车更新任务;在1447个站点安装蓝牙发射装置,投放3.1万多个蓝牙锁,持续优化硬件设施。组织人员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开展共享单车学习调研,探寻建管新思路。组织公共自行车建设十周年宣传活动,引导形成“绿色出行、文明骑行”良好风尚。四是“两会”建议提案办理质量有提升。市政府交办建议提案共67件(主办32件、协办34件、待答复委员来信1件),包括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32件、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提案35件,其中3件为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重点督办件。全部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见面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五是市民反映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全年办理“数字城管”平台工单3192件、“12345”便民服务平台工单1454件、“寒山闻钟”论坛各类帖子272件、各类来信来访496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点问题”信访问题攻坚,上级交办和自排信访事项共85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妥善处理。六是文明城市创建全力以赴。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召开全系统创建工作推进会,做好全面部署。开展“文明创建找差距城市管理补短板”四大提升行动,针对性提升薄弱环节。强化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职能,落实挂钩督导机制,助推苏州文明城市创建实现“满堂红”。着重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继续做好省级年度测评迎检工作,持续强化监督、巡查、整改力度,推动“街巷市容环境整体提升工程”的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六)深化改革践行法治,行政执法保障全面有力

持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强化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职能,全面提升执法服务水平。一是法治保障持续加强。深入推进立法工作,围绕《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制定40余部制度、规范、标准等配套文件;《苏州市公厕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苏州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草案)》定稿,起草发布《苏州市景观照明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草案)》,制定《苏州市环境卫生作业督查管理办法》,完成《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并报送市司法局。全面推进“三项制度”贯彻落实;组织全市1961名执法人员参加在线考核;做好案件评查、文件审核、重大案件审理和行政复议,全力保障依法行政。二是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许可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完成管线审批、占道开挖等3个事项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收缴遗留开挖修复费2589.99万元。受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300件,全部提前办结,群众满意率达100%。三是网格化基础持续夯实。市区共设置责任网格499个,实现建成区城管执法网格全覆盖,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强化问题巡查、督办,市级共巡查发现各类问题18238个,上报PDA信息4824条,跟踪督查重点问题432件,完成“数字城管”平台工单核查、抽查1284件。建成示范类城市管理服务站11个,全面完成达标类服务站建设任务,进一步打牢网格化基础。四是开展城管领域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扣2020年“治本”目标,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开展露天焚烧和露天烧烤整治行动,排查问题10949处,整治完成10597处。开展市区工程渣土整治专项行动,共查处案件2022起。全面完成住建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五年行动部署任务,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31”火灾隐患整治、“小化工”百日整治等行动,拆除涉危违建及隔离隔断、铁栅栏142.63万平方米,整治擅自占压油气输送管道38处,拆除违法违规“小化工”7处,降低隐患风险。五是重大事项执法保障有力。《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0.32万人次,教育整改违法行为21.85万起,处罚21419起,全力保障《条例》落地见效。建立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集中开展“守护文明•城市管理微执法”专项行动,累计教育规范轻微违法行为59.46万起,查处15.04万起。积极开展文明养犬集中整治,全面做好各类重大活动秩序保障,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七)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一是强化学习落实责任。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由局党组成员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大力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实现全系统安全生产无事故目标。二是专项整治进展顺利。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牵头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排查出5处较大隐患并完成整改,发现架空线地下管线安全间距不足隐患117处并完成整改,积极配合跟进其他11项专项整治行动。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组织专项检查8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5处,保障行业安全。三是应急管理能力继续强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对公共安全、重污染天气、自然灾害、防汛防旱4个领域8部专项应急预案进行细化梳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及设备保养,健全完善恶劣天气应急响应程序,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监控监管,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四是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大力推广安全生产理念,举办“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宣讲71场、网络课堂60场,开设专栏3个,参与全国网上安全竞赛5851人次,普及安全知识。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安全生产学习宣讲,实现关键岗位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宣传教育全覆盖,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城管事业全新局面

聚焦党的建设和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党建引领水平。一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打造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组织党员参与疫情防控,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个人:市环卫处党总支和行政执法支队凌峰分别被省住建厅评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行政执法支队曹宏健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环卫处郁莉强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二是党风廉政持续加强。开展“清风行动”专项督查,严格规范公务接待标准,严查违规公款吃喝等“老问题”。加强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严格加油卡使用管理。做好“曝光台”问题接续监督,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组织参加政风行风热线,及时整改问题41个。开展“清风微讲堂”活动。规范运用“四种形态”,开展任前廉政谈话35人次,运用第一种形态3人次,党纪处分2人次,处理纪检信访1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协同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严格省委、市委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开展廉政档案信息收集填报,分3批将384人档案信息录入市级管理系统,实施长效监督。三是主题教育持续开展。开展“弘扬三大法宝再创火红年代”主题实践活动和模范机关创建;聚焦“三学三比三争当”及“八大行动”,推动主题教育常态长效;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城管先锋月”主题系列活动。打造提升“红色绣花针”“城市客厅”特色党建品牌,推进党务、业务、服务深度融合。抓好“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四是意识形态落实落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开展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和清理整顿,规范管理公职人员特定行为和论坛、讲座等阵地活动。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深化风险排查与防范化解,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实战演练,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五是政务公开提质扩量。全面推进对外宣传,各级媒体报道500余篇次,央媒、省媒发表数量明显增加。推动政务公开规范化,完善公开目录,举办新闻发布会6场,建立10个重点领域定期公开机制,市政府和局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1000余篇次,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开展机关垃圾分类,争做“尖子生”;厉行节约,推进“光盘行动”。加强调查研究,发表城管业务调研报告4篇,党政信息被上级录用130篇次。六是加强党群联动。创新党建共建结对和党建联盟,探索“党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模式;成立“索山桥下”党建联盟,探索创新与企业、社区的结对共建方式,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加强民主监督,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从严治团,严格执行“三会两课一制”等制度。七是抓好干部人才队伍管理。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级晋升,职务晋升13人,职级晋升18人;新招录公务员3人、事业编制人员11名;开展年轻干部“双向”挂职,安排1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13名基层单位干部到机关挂职,锻炼工作能力。完善公务员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抓好队伍教育培训。做好干部档案专审全覆盖。开展离退休支部“六有一提升”“银发生辉-助力火红年代”活动,疫情期间发放防疫物资,加强离退休干部健康保障。

2020年,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还需深化和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与综合执法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度亟需进一步提升,对标学习的力度还需加大;部分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提升质效,“邻避”难题还未能有效解决;智慧城管方面科技引入还需扩大范围,市容、环卫、市政等领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仍需加强。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继续围绕打造“更有序、更干净”城市总体目标,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引领,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大力加强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环卫管理水平

2021年着重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效,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整体提升环境卫生水平。一是大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在前端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树牢“以点带面、全域推动”整体思维,全面推动以街道、镇为单位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制定片区验收办法,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全面评估;强化监督、检查、执法、考核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开展低值再生资源补贴、垃圾收费问题专题研究,制定落实专项奖补资金方案,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实效。二是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以打造“全链化管理、逐级化监管、数据化考核、科学化决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为目标,大力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所有大型终端及部分就地处置终端、“三定一督”试点小区、渣土运输计量数据接入,实现垃圾分类信息数据资源集中整合,逐步实现全域信息化监管,全面提升管理效率。三是继续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础设施全盘谋划,重点推进垃圾终端设施和公共厕所建设。确保七子山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项目二阶段建成投运,加快项目三阶段启动工作;加快新靶场建设进度;推动餐厨厂提标改造项目(650吨/日)实施,年内完成土建工程量50%以上;完成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加强业务指导,按计划推进中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扩大“智慧公厕”“厕所开放联盟”加盟数量,整体提升服务水平。四是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展状况,调整应对措施。强化业务指导与监督考核职能,重点抓好垃圾分类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考核结果公开通报;开展日常环卫作业质量督查,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及督查整治;持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评比活动,推动环卫新能源车辆应用;加强全市道路抑尘、控尘保洁作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是持续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坚持常态化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持续做好保洁、消杀、执法巡查等工作。对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指导各地有条件的镇村试点全镇域或多个行政村整体推进市场化管理和垃圾收运工作,力争全市行政村环卫市场化率超过60%,提升环卫保洁专业化水平。

(二)践行精管善治理念,全盘统筹优化市容市貌

贯穿精细化治理理念,做强谋篇布局,多管齐下层层发力,全面提升市容市貌水平。一是全面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全面启用市容环卫责任监管系统,将225条城市管理示范路以及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道路全部纳入,实现主次干道沿街市容环卫责任主体签约率、张挂率、违规处罚率均达到100%目标,持续提升沿街环境卫生水平。二是协同治理市容市貌。继续推进乱涂乱贴专项治理,加大巡查、清洗和处罚力度,让非法小广告“贴不上”“留不住”“不敢贴”;同时合理设置张贴栏,满足群众正当需求。继续加大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力度,联合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凝聚合力,强化源头治理措施,确保整治成效。三是持续推进示范创建。开展示范路末位淘汰工作,对全市225条城市管理示范路进行逐一考核评分,对排名后10位的进行通报摘牌。继续推进红旗街道(镇)创建,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市容环境水平。结合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开展美丽街区建设,让城市更加整洁、靓丽。四是优化室外经营营商环境。总结提炼室外经营活动管理经验,继续开展夜间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店外设摊”和“集中夜市”试点工作,对于各类大型商业综合体和条件适合的街道,适度放开限制,有条件允许商家设置特色“外摆位”,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营造生活便利、生机勃勃的街面环境。五是开展市容环境“脏、乱、差”专项整治。围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要求,指导各地开展市容市貌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以窗口地区、特色街区、网红打卡地及其周边背街小巷、主街背面和城郊接合部、轨交车站出入口周边为整治重点,分整治提升类和常态管理类平行推进落实,着力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大力改善市容环境面貌。六是持续推进户外广告整治与亮点打造。总结以往经验,按照接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重点抓好不符合倒伏距离高炮广告的清理与加油站、商业场所广告标牌的安全整治工作;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工作成果。大力推进特色亮点打造,以“品质升级、凸显特色、营造亮点”为目标,推动市区重要节点户外广告设施布局及详细设计方案实施见效,各地要打造至少2个特色亮点项目,为户外广告提档升级示范引路。七是依法治理构建高水平户外广告管理体系。以《苏州市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为契机,结合实际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全面实现有法可依;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以法治形式巩固提升管理成效。严格执行审批标准,把好源头审批关;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完善管理档案,把好日常监管关;推行信息化管理,将事前规划审批、事中巡查管理、事后整治拆除的管理全流程纳入信息化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三)建管并重标本兼治,优化市政设施运行效能

持续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努力寻求重点环节突破,打造智慧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设施品质。一是继续开展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入地工作。总结过去三年经验,科学制定市中心城区架空线整治和入地五年(2021-2025)规划。2021年,11条主次干道和100条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程将开工建设,并完成其中60条支路街巷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城市空间。二是持续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全面开展停车治理专项行动,想方设法深挖停车资源,全市新增停车泊位10万个以上;加强停车场中长期规划,推进新改建公共停车场、旅游换乘、“P+R”停车场建设,探索人防地下空间资源停车应用,强化源头治理;扩展市级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扩大数据覆盖范围,加强信息共享联动,促进动态交通秩序提升。三是大力开展城市窨井整治。树立“小井盖、大安全”理念,组织各板块和相关单位对现有窨井数量、种类、状况进行调查,全面摸清底数,确定整治计划。探索推广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利用2-3年时间全面提升窨井设施管养水平。四是持续总结地下综合管廊建管经验。制定苏州市“十四五”管廊建设规划,重点推动齐门外北大街、桐泾路北延、太湖新城等管廊项目建设。加强对已建成管廊运行监管,组织进行管廊运行作业和管理培训,编制管廊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织进行应急演练,提升事故风险预防处置能力。五是持续提升照明水平。高标准做好责任区灯光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项目工程建设,确保明灯率、设施完好率及新建工程合格率、优良率等主要服务指标继续保持较高水准。完成《苏州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0-2035》的修编工作。持续推广“智慧照明”工程,做好智慧灯杆试点应用工作,力争打造苏州市首个“智慧灯杆”示范路段,提供更优质照明服务。

(四)科技加持高位探索,继续推进智慧城管建设

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力度,丰富智慧城管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服务“数字苏州”建设。一是持续拓展智慧城管功能。持续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完成一期项目基础上,继续开展二期项目建设。针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考核、监督”工作需求,建设综合评价、平台考核、综合监督三大子系统。建设市政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环卫作业质量管理系统、城管执法考核系统等专业化信息系统,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推进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强化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做好信息化专项工程工作。二是全面提升数字城管运行质效。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平台作用,继续坚持和完善信息播报、分析研判、市长点评、考核通报等工作机制,提升各级处置部门的案件办理质效,做好数字城管监督考核与信息采集工作,持续拓展数字城管行业应用,扩大实战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三是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市区年度计划新增139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2000辆公共自行车,更新125个站点和3757辆公共自行车。严格落实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督促运营管理部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四是区块引进“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区块引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简称“共享单车”)。坚持总量控制、逐步投放原则,尽快明确市场准入条件,设定运营管理要求,细化制定实施步骤,建强运营保障机制,加强系统性管理,逐步建立完善“共享单车”运行网络。五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根据《省社会信用条例》规定及相关信用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各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双公示”数据报送及公示工作,及时做好日常信用信息、典型案例、政务诚信、相关信用承诺开展情况报送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城管系统信用制度。

(五)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行政执法领域长三角区域融合发展。一是持续完善法制建设。完成年度立法工作任务,做好《苏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制定《苏州市城市道路架空线长效管理办法(试行)》。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实现“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数据化、实时化、可视化,实现行政执法标准化;探索适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实行)》,选出两个县级市(区)作为先行试点区域,逐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二是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持续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考核,继续强化问题巡查和治理,全面做好执法管理信息采集工作,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服务站建设,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城市管理服务站,推进党务、业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城管执法名片。三是全面推进重大执法专项治理。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制定违法建设治理短期及中长远治理目标,拆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深入推进“微执法”专项行动,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为垃圾分类顺利推进提供执法保障。大力整治渣土运输、露天烧烤、户外广告等重点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改善市容秩序。四是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巩固“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成效,突出抓好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着力完善教育培训模式,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案例研究等培训方式,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注重培育、选树、弘扬执法工作先进典型,讲好城管故事,扩大宣传影响。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做法和亮点经验,开展现场观摩与交流学习,推动城管执法水平整体提升。五是促进长三角城管执法一体化。聚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以吴江、太仓、昆山为先导,协同上海、浙江相邻地区城管执法部门,健全完善沟通协调组织机制,推进区域统筹协作、互联互通,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重大活动城管执法保障协作,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行政执法一体化发展进程。

(六)狠抓安全消防管理,全力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火灾防控和社会综治责任。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加强重点设施、关键环节管理,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提高日常监督管理水平。继续按照“四不两直”工作方式开展安全督查,推动开展自查督查活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总体要求,不间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梳理排查安全及消防风险并清单化管理,同时切实落实管控措施。继续开展三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灶行动,推进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中心城区内环高架、友新高架等200座左右独柱墩桥梁加固改造,推进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安全实时动态监控,全面提升安全系数。三是强化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实行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周密做好人员、物资、器材、通讯、技术、经费等应急保障,开展应急演练,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和防恐反恐工作准备,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做好防汛、防台、防雷、防火、防暑降温和防范雨雪灾害天气“六防”工作,抓好季节性安全生产。四是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继续普遍开展安全生产及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强化安全工作人员素质,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素质,筑牢安全生产底防线。

(七)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勇于开拓铸造全新业绩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继续打造“红色绣花针”党建工作品牌和“城市客厅”党建服务品牌。指导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苏州城管特色的党建品牌矩阵。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完成全系统90%以上党支部达标任务。深化“党建+业务”工作模式,加强党建对“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架空线整治”等重点工作的引领作用。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深化从严治党。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完善局党组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联系制度,定期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召开廉情分析会。通过“清风行动”等专项督查,不断强化党风廉政责任落实,推动各项制度规范执行。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内控制度,加强跟踪监督。健全工作人员廉政档案建设和干部重大事项报备制度,持续深入排查、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机制。组织开展专题党课、警示教育大会、“清风微讲堂”等活动,强化日常廉政教育管理。三是主题教育常态长效。常态化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范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开展“书香城管”读书分享活动、“4+1”沉浸式实境教育、“清风微讲堂”等活动。全面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提振奋斗精神,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组织开展专题党课和警示教育大会,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通过开展“三学三比三争当”,开展“弘扬三大法宝再创火红年代”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四是做好党建共建及群团工作。继续做好“索山桥下”党建联盟、吴门桥街道“大工委”、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等党建结对共建和“党建惠企惠民”服务工作,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志愿者服务等共建活动。做好困难党员群众慰问等工作。以党建带群建,做好工会、团委和妇联各项工作,增强城管队伍凝聚力。深入培养挖掘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大力弘扬身边先进典型,激励干事创业激情。五是强化意识形态与宣传教育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继续加强宣传推广,深化与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合作互动,深入挖掘宣传内容,大力宣传全市城市管理系统新举措、新业绩、新风尚和新成就。六是持续抓好人才队伍管理。加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增强干事创业积极性;继续做好公务员考核;推进干部档案专审全覆盖,规范档案管理。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培养使用;继续开展机关和基层单位“双向”挂职,提升年轻干部能力水平。做好老干部日常管理服务,落实各项待遇;强化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继续深化“六有一提升”,丰富老干部退休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