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 > 重点工作 > 市(县)区

吴江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9-01-30 14:36 来源: 吴江区人民政府 访问量:

                                      ——2019年1月8日在苏州市吴江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李  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吴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吴江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555计划”,积极打造“八大标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0亿元,同比增长7%(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9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10.6%;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增长5.4%,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520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亿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4亿元,增长7%;完成进出口总额228亿美元,增长6.2%;年末银行业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28亿元、2647亿元,比年初增长10.2%、9.9%。全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2%,比年初下降0.7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民营经济全省“领头羊”优势不断扩大,全区民营企业累计突破6.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超3600亿元。恒力继续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列第235位,盛虹、亨通、通鼎等4家企业继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永鼎等5家企业继续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瑞机电获评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博众精工新入围苏州市“新地标企业”,新增捷力新能源等5家苏州市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微康生物等17家培育企业。欧福蛋业晋升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众合生物、君盟生物携手发布首个国产PD-1抗癌新药。东方盛虹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迈为股份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全年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融资169亿元。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五个一”工程,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7.8%,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6%。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9个,12个大类22个项目获国家级荣誉和奖励,获评江苏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县(市、区)。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完成服务业税收150亿元,增长48.5%。江苏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模式(1210)首单正式落地吴江。东方丝绸市场获评商务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坚持把引领性、撬动性强的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大抓手。京东方智慧终端、国测智慧城市产业化基地等26个省市重点项目和太湖新城总部经济群等322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5亿元,较好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举办深圳、上海、北京、美国硅谷投资说明会,全年累计新增项目164个、总投资1252亿元,其中开工122个、投产80个。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7个,亨通海缆项目列入省“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对台互动交流和服务台企力度持续加强。

  (二)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企业创新主体更加凸显。制定出台“创新生态系统24条”“人才新政15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1%,高新技术企业达488家,南玻获评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绿控传动、赛伍应用、微康生物3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6件。恒力首次上榜世界品牌500强,亨通荣获全区首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通鼎获评江苏省质量奖,永鼎、吴江变压器获评苏州市市长质量奖。

  创新载体能级明显提升。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签约落户,华为联创中心成立,谷歌展示体验中心正式运行,西交利物浦国际创新生态港落户吴江开发区,清华汽研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研究所、东华大学纺织研究院等高层次研发机构合作进一步深化。“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博众精工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1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家。吴江科创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小创基地。桃源凯灵箱包文旅创意园等3家获评省级工业旅游区。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聚焦产才融合生态链,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承办科技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等活动。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前十强抢占2席。全区人才工作进步指数位居苏州大市第二,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积极探索“基金+项目+人才”的“双招双引”新模式,成立“苏州湾人才基金”。吴江开发区与松禾资本合作设立离岸孵化器,苏州湾金融小镇集聚效应初显,清控资管、君联资本等一大批国内优质机构落户。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中基协备案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20家。完善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作用,建设科技创新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专利监控系统。

  (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体制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制定机构改革方案。稳妥推进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成立全省首家区级综合行政执法局。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盛泽镇一站式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试点项目,平望镇积极探索实施“1+4+N”改革新模式,获省市充分肯定。二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省“放管服”集成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吴江召开,获评全省“推动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地区”称号。“一门式”“一窗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有效推进,获批省“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基本实现“3550”改革目标。与嘉兴市南湖区携手在全国率先建成“不见面审批”异地通办模式。三是要素保障平稳有序。紧盯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要素,大力推动“三优三保”,持续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全面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存量用地的清理整顿,国开行等金融机构57.4亿元融资方案成功落实,全年共拆旧复垦5039亩。“吴江区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获评江苏省数字政务类优秀实践成果。扎实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严格落实公益性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制度,从严控制新增政府项目投资规模,启动实施10年化债方案。深入开展打击处置非法金融活动,有效排查清理各类金融风险。

  (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

  区域合作持续加强。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协作联动,制定出台主动融入全面对接上海工作意见,积极承接上海优质项目、优质资源溢出。打通与上海的断头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闵行、青浦、秀洲、桐乡等周边地区强化协作。与青浦、昆山、嘉善四地共建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与秀洲共聘58名联合河长开展交界河流联合巡查清淤等行动,共防共治共享的做法得到各级充分肯定。开设G60科创走廊九城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南北挂钩、东西协作有力推进,对口帮扶的贵州印江县整县脱贫摘帽取得扎实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坚持规划引领、功能提升,不断优化“1+2+4”城镇空间布局。沪苏湖高铁工可获批,通苏嘉甬高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政务云、大数据、智慧吴江APP等信息化基础平台上线运行,入选智慧江苏重点工程,获评“中国2018标杆智慧城区”。苏州湾科技城建设加快推进,苏州湾文化中心、步步高软件园综合大楼主体结构封顶,体育中心进场施工,旗袍小镇二期开门迎客,水秀天地全面竣工开业,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统筹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水气管网、道路修复、环境绿化、技防设施等改造工程。建成污水管网83公里,完成354个一般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09个排水达标区建设。苏同黎快速化改造、鲈乡路北延工程、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工程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在全国28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创建通过验收。入选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美丽镇村建设加速推进,按时序完成被撤并镇环境整治提升。开展第八轮相对薄弱村结对帮扶专项行动。黎里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震泽镇荣膺“2018年江苏省十佳生态旅游小镇”。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中国·江村”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建设扎实推进,吴江开发区北联村洋溢港列为省级建设试点村庄,汾湖高新区东联村许庄、平望镇庙头村后港等6个村庄列为市级建设试点村庄。成功创建4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3个一星级康居乡村、2个康居特色村。

  (五)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专项整改坚决有力。以铁的决心和最迅速的行动,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立知立改、即查即改、一改到底。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交办的55件信访,已完成整改48件,剩余7件信访问题整改正在加快推进中。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共立案处罚803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6人。

  “263”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创新开展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工作,统筹推进“263”“331”等各项行动。治违拆旧累计排摸整治点位15万余个,“三治”完成拆旧7896亩,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0779家。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年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242家,其中关停化工企业22家,完成106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实现非电行业减煤35.3万吨;年度累计淘汰喷水织机32109台、10-35蒸吨燃煤锅炉99台。全面推进“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治三类火灾隐患8万余处,其中停产停业、停水停电及查封等3400余家。

  污染防治扎实有效。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成为共识。组织实施28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1.5亿元。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区域内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全覆盖。大力推进太湖水源地整治。七都、太湖新城、吴江开发区和水利、环保、农委等单位协同作战、奋力攻坚,全面完成177个看护棚、7399个暂养箱的整治拆除,全面完成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任务。大力推进太湖围网拆除。稳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完成评估、签约和移交工作。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深入实施“三水同治”“河湖长制”,创新开展五“长”治河。全年疏浚河道221条、160公里,整治黑臭河道98条,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河道。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清理整治重点河湖住家船1000多条。全区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太湖流域断面考核达标率均为100%。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治理。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度下降5.9%,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0天,优良率74.5%。邱舍电镀区内12家电镀企业全部关停,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危废、固废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六)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大力实施社保体系融入苏州工程三年计划。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945元/月。制定出台学生少儿医保政策。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制定实施全民参保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参保7.45万人。贯彻落实国家统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相关部署安排,累计减轻企业社保负担2.85亿元、惠及企业2.53万家。制定实施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8%低位运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592元,增长8.4%。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积极落实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配置要求,全力办好为民实事。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5所,总投资27亿元。东太湖实验小学、桃源铜罗小学等项目投入使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新组建4个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面向全国引进各类高层次教育人才200多人。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政策体系,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吴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入运营准备阶段。北部、南部、中部健康医疗集团揭牌成立,医联体建设列为江苏省县域医共体试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滨湖乐龄公寓护理院顺利开业。推进“1+X”精准救助体系建设,实现残疾人社保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246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成功举办太湖文化节、区域文化联动、友好城市庆典交流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世界青年桥牌团体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沙滩排球赛、汾湖攀岩世界杯赛等十多项国际国内赛事。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启动吴江段堤防加固工程。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积极搭建网格治理、联动指挥、综合执法“三位一体”总架构,基本实现“721”工作目标。建立“基层+专业”两大巡查体系、“一核四元”联动指挥体系和“1+6+8”全域综合执法体系。深化平安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满意度位居苏州大市首位,获评2017年度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集体、2016-2017年度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进社会维稳、治安防控和信访化解工作,圆满完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护城河”保障工作。启动实施安全生产“百千万”工程,落实红黄牌管理制度,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亡人事故数下降52.1%,死亡人数下降51.1%。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吴江开发区获评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

  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政府党组中心组学习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和省、市、区委相关规定精神,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防范廉政风险,全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对区政府97项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督查。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破解信访难题,征集并疏解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三公”经费进一步压减,区行政中心荣获国家级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按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6件、政协提案261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完成了一些原以为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吴江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吴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参与、支持和关心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主要是:产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亩均效益尚有差距,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需加强;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城市建设和有机更新速度还需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期盼还有差距;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仍然存在不少隐患和短板,等等。对此,我们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有效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三大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区域间、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在面临着困难和挑战的同时,吴江的发展也迎来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如何构筑发展新优势,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赢得新优势、取得新成效。一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增强传统产业活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标杆意识,拿出标杆作为,全力把吴江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二要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我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顺势而为,趁势而上,锚定更高目标、确定更优思路、拿出更实举措,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区域的全面深度融合。要找准发力点,通过区域对接协作、创新引领发展、重大改革攻坚、厚植生态优势、强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推进创新型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努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脱颖而出,创造辉煌,全力把吴江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三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根本导向,强化抓生态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统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让绿色发展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全力把吴江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四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理念,主动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强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切实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力把吴江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宜居乐居的示范区。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标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全力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GDP增幅,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任务。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创新型经济集聚的新高地

  突出创新驱动、标杆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打造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自主可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核心竞争力。一要更大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增总量、上规模、拓市场、提质效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聚。完善促进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及运营成本、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强化民营经济政策引导、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对民营企业服务,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新地标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动龙头、领军企业后备梯队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要更大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吴江产业基础,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年末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工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省级智能示范车间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加快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制造业服务商,集聚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年服务业投资不少于400亿元。三要更大力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更加突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资本招商,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谋划招引落地一批引擎性项目,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标杆性企业。加快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库,保障各类项目有序推进。继续加大京东方、国测、步步高和中车等重大项目的服务和推进力度,全年组织实施2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8亿元。

  全力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转化释放创新潜能,激发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优势资源,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高于上年,进一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8件。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支持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高质量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力争年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2.65%左右。加快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企业技术中心梯队体系。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吴江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方阵中争先进位,推动汾湖高新区建成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先行区,吴江高新区成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太湖新城成为产城融合、新经济集聚发展的样板区。推进苏州湾科技城、新型半导体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中鲈现代物流科技园等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新型孵化器提升孵化能级和服务水平。加强创新人才招引。深入落实“人才新政15条”,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快引进、培育、支持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15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坚持产业导向,推广人才积分制评价体系、优秀人才举荐机制,拓宽柔性引才用才渠道,力争全区人才总量突破3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35万人。强化创新环境打造。充分利用资本对产业发展的撬动作用,更大力度发挥好50亿产投母基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苏州湾金融小镇建设,大力推动与优质高水平创投机构的合作。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更高层次上集聚创新资源。积极抢抓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机遇,争取吴江科创企业早日登陆科创板,力争年内新增上市企业2家。

  全力防范系统性风险。坚决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全面落实政府债务管理相关规定,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处置存量隐性债务,有效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区镇管理责任,对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利用社会资源的潜力,确保做到坚实、可控、有序、适度。着力加强重点督查和审计,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坚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力度,持续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攻坚战。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二)坚持重点攻坚突破,持续激发内生发展活力,全力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再出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实施机构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快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地方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持续深化盛泽、平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太湖新城和吴江开发区街道设置后续工作。深化全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切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门式”“一窗式”改革。按照“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要求,突出设施、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强化区、镇、村三级联动体系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推动智慧大楼早日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吴江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加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大力推进“三优三保”,持续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的清理整改,全年力争盘活存量土地8000亩,其中异地盘活不少于4500亩。用好用活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分类榜单,推进工业企业差别化政策落实,完善差别化价格政策服务机制。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加大对发展潜力大、资源要素利用率高的企业扶持力度,对低效用地、低产出用地应退尽退,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产出率。稳妥做好供气保障等工作。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着力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全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形成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注重在外贸增量上求实效,加大对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外贸新兴业态的培育力度,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吴江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深化交流合作、实现新发展。

  (三)坚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完善城乡功能配置,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功能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汾湖高新区更大程度发挥接轨上海“桥头堡”和一体化发展“主阵地”作用,引领推动全区加速融入长三角,着力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和创新发展,在国家战略格局中展现“吴江角色”。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一体化。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总体布局,积极对接协同规划,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沪苏湖、通苏嘉甬两条高铁建设,全力打造“十”字共站高铁枢纽中心,积极争取上海轨交和苏州轨交连通对接高铁枢纽站,推进康力大道对接工程和盛泽西二环路南延工程。推进生态治理保护一体化。全力打造太浦河绿色生态带、产业发展创新带和江南水乡风光带,使之成为连接上海产业、创新要素、人文、生态的重要纽带。积极推进元荡等湖荡岸线贯通。完善与嘉善等省际交界河湖的联合河湖长机制,推动区域治水一体化,促进生态治理互促共保。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积极培育与上海产业契合度高、补链性强的新兴产业,构建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更多上海大专院校及科研平台来吴江设校及研究基地,推动上海优质项目落户吴江,加强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共治共管一体化。深化平安边界创建,完善边界区域社会维稳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打击非法倾倒工业固废入河入湖行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体化,深化区域内公交、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合作,推进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互联共享。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以争当沿太湖城市建设示范为引领,推进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力争更多城市核心功能组团落户吴江。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加快亨通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旗袍小镇、丝绸文化风情小镇、太湖国学音乐小镇等的功能品质。加快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苏同黎快速化改造、鲈乡路北延工程和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高标准完成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及环境专项整治。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启动7个生活污水厂的新改扩建,完成80公里生活污水管网建设、23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完成区镇建成区内居民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智慧城市“145”工程建设,完善城市照明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智能化停车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全面提升被撤并镇的薄弱环节,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补齐城乡发展短板。

  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从增产导向型转为提质导向型,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美丽生态牧场,打造一批生态共享农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大力优化农村环境。坚持统筹谋划、因村施策、彰显特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要素整合、文旅融合、区域联动,继续发挥东部北联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重点打造“中国·江村”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推动南部桃源万亩林海和西部七都万亩蟹塘建设,全力打造富有吴江特色的江南水乡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带。继续推进康居特色村、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大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和乡村闲置资源力度,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深化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大力繁荣乡村文明。进一步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地

  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生态”和“生态+”,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吴江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全力抓好专项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生态红线保护意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统筹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级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等“4+1”问题和相关信访件的整改落实工作。围绕目标要求,挂图作战、逐项销号、举一反三,推进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解决。加大对涉及督察整改、生态文明、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太湖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的督查力度,大力推动环保执法向下延伸,始终保持环保高压态势。推进东太湖综合整治后续工程,大力抓好太湖流域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太浦河沿线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的整治工作。

  全力推进“三治”等重点整治工作。坚持以绿色论英雄,长远统筹谋划,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持续推进“三治”工作,统筹开展“263”专项行动、“散乱污”专项整治等工作,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综合治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力争年内完成1万亩拆旧任务。继续加大低端低效产能企业的淘汰力度,严格对照14个行业“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标准,坚决执行“一拆两断三清”整治要求,坚决杜绝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作坊)异地转移、死灰复燃,确保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镇村建设等相关要求,统筹开展整治后的区域规划工作,做到整治一片、改善一片、提升一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三治”等重点整治工作带来的新环境、新面貌。

  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工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纵深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依托吴江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抓好“三水同治”“河湖长制”等工作,推进太湖和太浦河相关流域的综合整治,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生态美丽湖泊群,打造“百湖之城”生态新亮点,打响“绿色江南、水韵吴江”品牌。扎实做好太湖安全度夏等工作,严防太湖蓝藻爆发,确保供水安全。开展全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力争喷水织机中水回用率显著提升,确保区域内主要断面及河流水质持续向好。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持续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确保区域内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升,完成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建成太湖危废处置和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加快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容、建筑(装修)垃圾处置等项目建设,完成7个受控垃圾填埋场的综合整治。

  (五)坚持富民惠民,强化社会治理,全力打造人居品质的新高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使改革发展新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

  强化社会保障。大力推进社保体系全面融入苏州工程,完成有关社保待遇提标、政策衔接等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健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主动发现与综合施策相结合的救助机制。深入实施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加大欠薪失信行为联动惩戒力度。扎实推动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持续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促进百姓安居乐业、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优化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教育名区,优化教育资源科学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深化教育改革,引进和集聚优势资源,支持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名师,打造一流名校。加快推动苏州九院早日投入运营、京东方国际医院加强国际合作、区中医医院新建等工作,启动儿童妇幼保健医院筹建工作。完善3个集团化紧密型医联体配套政策,实现集团内集约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协同性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完善“10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苏州湾体育中心和各区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举办好区第十三届体育运动会和各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挖掘、保护和传承好丝绸、古镇等区域特色文化,整合资源,擦亮丝绸文化的“吴江品牌”。以推进大运河加固工程为契机,统筹规划,加强保护开发利用,全力打造集观光、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运河文化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做优太湖文化节、区域文化联动等品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按照“全要素网格”要求,拓展网格社会服务功能,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一标多实”信息采集专项工程,升级完善“一核四元”联动指挥体系。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吴江建设,完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积极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危化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百千万”工程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平安吴江。

  (六)坚持干事担当,突出效能提升,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的新高地

  紧密围绕区委决策部署,加强政府党的建设,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推进法治廉洁政府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管理、监督全过程,着力构建“谁执法谁普法”为主导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推进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工作,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不断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

  激发干事担当热情。一流的事业要靠一流的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要靠高素质队伍推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加大对懒政怠政的整治力度,激励干部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以真情怀、真担当、真本领务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持续提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推动政府机关转作风、强能力、优服务。按照“四个融入”大走访要求,深化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常态化开展接访下访活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压紧“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和省、市、区委相关规定要求,加大财政预决算管理力度,探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管,不断压减“三公”经费,持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为重点,推进廉洁政府建设,着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时代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吴江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埋头苦干,持续推动吴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