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第三届长三角健康养老研讨会在苏举行 与会专家聚焦康养产业新时代命题展开讨论

时间: 2021-09-12 02:23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养老新业态,为抢抓人口老龄化战略机遇、创造“长寿红利”明确新路径。昨天(9月11日),苏州康养集团揭牌,同时第三届长三角健康养老研讨会在苏州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迎接康养产业的新时代、康养产业20年、康养产业与康养城市建设、新时期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路径分析等主题,聚焦康养产业新时代命题展开讨论。

康养产业要创新,要突出区域比较优势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20年,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事业也从最初的慈善救济、有限福利慈善救济,发展到老龄事业、福利制度、慈善救济,再到如今加速迈入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康养产业并非简单的‘健康+养老’。”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专家乌丹星认为,康养,是健康和以养生为核心兼顾养老。康养产业涵盖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绿色农业等诸多业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兴朝阳产业。

乌丹星说,康养产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康养+”,包括传统药业的延伸、旅游合作、商业地产合作、政府合作、高端养老社区、社区综合健康服务、医养结合、投资医疗不动产等模式。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则认为,康养的要义在健康,产业则需要创新。“这种创新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实现业态互相关联结合。”他说,医疗康养设备、远程医疗、物联网、大数据、健康体检、保健食品、康养旅游、适老产品等康养科技产品将成为康养产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目前,苏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近190万,老龄化率达到25.69%,加快推动人口老龄化应对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苏州市着力强化制度设计、优化政策环境、扩大服务供给,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显著增强,苏州康养集团的成立更是在发展养老产业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乌丹星认为,发展康养产业还要处理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部门协同的关系以及解决老年照护者的缺口。“中国的康养产业才刚刚起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希望苏州能以成立康养集团为契机,做出真正的康养产业集群。”她说。

构建康养城市,养老终将变“享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亿,占总人口的13.5%。《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预测,从2022年起,我国将进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期,至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数量递增。

相较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养老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文件对养老的基本定调也是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在老龄事业上,我们政府在保基本、兜底线、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等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老龄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乌丹星呼吁,社会力量对老年人群体应该积极投入,这种投入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表示,我国老年人不仅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大批“60后”低龄老人的加入,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和消费需求,他们更时髦、更有想法,也更有消费能力,对信息化适应程度也更强,因此对促进银发经济、带动康养产业发展有颠覆性的意义。“新时代、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养老终将变‘享老’。”他说。

发展康养产业还要从很多方面努力。比如,构建老年人友好环境社会。“老年人友好环境既是事业也是产业。”吴玉韶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大部分是年轻社会的配套设施,要应对老龄化,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说,要加大适老化设施的投入,为老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减少出行的磕磕碰碰。

刘维林认为,要构建康养城市,以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康养城市是以康养产业为核心、多元融合、生态友好的新型城市。

康养产业迎来爆发期,长三角地区将是“龙头”

吴玉韶介绍,国际经验表明,中度老龄化社会且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康养产业会进入爆发期。中度老龄社会的衡量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数14%至20%。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同时去年我国人均GDP达72447元。“这意味着我国康养产业将迎来爆发期。”吴玉韶认为,长三角地区将是康养产业的发展“龙头”。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2018年印发《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任务分解表》,其中涉及探索养老服务一体化。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有13个区与苏州、南通、嘉兴、湖州、芜湖、池州等27个市(区县)签署了区域养老服务协作备忘录,在文化旅游同城待遇、智慧养老产业协同等多个方面,为长三角区域41城全面合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三地签署《长三角示范区区域养老服务协作备忘录》。目前,三地医保异地结算免备案,试点建立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对异地老人开放。

“未来实现区域养老一体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从经济的视角看待区域养老一体化,尽快构建区域养老一体化协作协商机制,实现区域养老政策有效对接、养老资源共享。”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