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昆山印发《昆山市2024年助企惠民新年开新局若干措施》。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助力企业稳定经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营造暖心节日氛围。
昆山市2024年助企惠民新年开新局若干措施
为鼓励和引导有订单、有市场的企业在春节前后稳定生产经营,活跃假日消费市场,营造暖心过年氛围,现提出如下措施。
助力企业稳定经营
支持企业稳岗生产。鼓励春节期间订单饱满的重点企业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在岗生产、节后尽早返岗。对截至2023年12月在企业连续参保满3个月及以上的在职员工,2024年3月31日仍在岗的人数超上年末总数80%以上的部分,按每人1000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标准给予稳岗补贴。
鼓励企业扩岗招工。鼓励重点企业适度扩大用工规模,落实重点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制度。2月份重点企业吸纳首次来昆就业的非苏州户籍人员,且与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连续参加社会保险3个月及以上的,按每净增加1人(岗)500~600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新增就业补贴。
强化就业供需对接。开展就业促进“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员工集中返岗到岗,集中举办不少于10场的零工市场、高校毕业生等线上线下招聘会。鼓励昆山市骨干人力资源机构保障企业用工,在2月份为昆山市同一企业集中输送苏州大市范围以外新员工30人及以上且依法缴纳社保的,按照省内200元/人、省外500元/人的标准,给予交通费补贴;其中在用工企业中连续参保3个月及以上的,再给予机构每人5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机构补贴。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执行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阶段性降至1%的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单位,按规定执行稳岗返还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全年新增贷款1000亿元。完善综合风险池产品体系,用好“昆科贷”“小微贷”等金融产品,全年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不少于100亿元。
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春节前后组织企业组团拓市场、抢订单,赴境内境外重点城市和地区开展商务洽谈,拜访客户及行业协会进行展示推介,推动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对展位费给予一定补贴。
夯实企业服务保障。春节期间“马上办”“4+2”诉求受理通道持续开放,联动“马上办”诉求热线与12345热线平台,开通诉求“码上提”快速处办机制。针对建筑工地,成立巡回服务小组,加强建筑材料保供,确保项目建设不停工、审批验收不停步、安全监督不缺位。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丰富年货促销活动。举办“祥龙献瑞昆山有礼”2024年货购物节系列活动,联动行业商会、平台企业,汇集超百家商贸企业、超千种优质商品,现场发放数字人民币满减红包,开展满送满减、团购折扣、满额抽奖等多形式促销,营造浓厚的新春消费氛围。鼓励商超综合体、商业街区、餐饮酒店等延长营业时间。举办新春农展会,集合全国各地特色优质产品,给予消费满减、多买多送等优惠。
提振大宗商品消费。发动昆山市汽车经销商参与苏州新能源汽车消费节购车补贴活动,依托“苏周到”平台实施汽车促消费政策,购车价格20万元(含)至30万元以内的给予一次性4000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补贴,3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一次性6000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补贴。新能源汽车在对外运营的公用、专用设施充电时,给予0.3元/千瓦时的费用补贴。全面落实“卖旧买新”购房契税补贴政策,鼓励房企创新模式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拓展文旅消费供给。春节期间(2月10日-2月17日),全市国有A级景区实行半价优惠,面向企业、社区开展昆山旅游年卡优惠团购服务,推出昆山文旅惠民礼包2000份;政府定价的市政道路泊位免停车费,市内公交线路实行免费乘坐。围绕重点景区,推出一批在昆过年特色旅游线路,开通便民免费旅游专线车。
营造暖心节日氛围
开展节日走访慰问。组织开展困难群众和特殊关爱群体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生活救助金。走访慰问节日保供人员、企业困难职工,向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赠送1万份“冬日暖心包”。开展“龙年贺新春•工会伴你行”线上普惠抽奖活动,发放新年礼包5万份,向非昆山籍留昆过节职工赠送1万份包裹免费邮寄名额。适度扩大“青年人才驿站”服务范围,为符合条件的来昆求职青年提供免费住宿、就业咨询等服务。
丰富节日文体生活。组织开展“在苏州过‘酥’年——来昆山挺‘SU’心”春节文旅惠民活动,推出“昆山有福”“昆山有戏”“昆山有礼”“昆山有趣”等主题活动超100场,公共文体场馆在春节期间(2月10日-2月17日)免费或低价收费向公众开放。
加强城市运转保障。加强生产生活要素保供监测预警,全力保障水、电、煤、油、气、通信、运输等生产要素全天候稳定供应。针对春节期间人员集中流动,科学灵活调配运力,提升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运输供给能力。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菌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放心、价格稳定。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区域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值班值守,随时做好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