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东石帆驻村总结——乡土并不“土”
来源: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 2020-06-03 13:50   访问量:

东石帆村是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第二批试点村庄,位于苏州市高新区西部、太湖东侧,太湖大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区内,坐拥优美的河岸线,村庄一桥之外即是现代风貌的太湖大道,不远处即是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在城乡边界上的东石帆村,如何保持“乡土性”,突出乡土风貌的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生态营建与特色文化引领,是该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抓手。作为驻村设计师,也应当在深化设计的阶段,充分考虑东石帆文化赋能乡村、艺术唤醒乡土的规划定位如何有效落地实施。

费孝通先生著述的《乡土中国》,其中对于“乡土性”有三方面特点的总结:离不开泥土、不流动性与熟人社会。当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地针对村庄“乡土性”的理解与空间体现,也进行了较多讨论与实践,但大部分多是围绕如何体现乡土的“土”来营造风貌,而不是围绕“乡”字本身内涵做文章。

当前时代,正如印度作家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对于贫富差距的调研总结所述,村民的需求与城市居民是一致的,他们需要现代化的发展理念,需要全面改善的基础设施,需要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在驻村服务中,我们通过与村民的反复沟通,了解到村民并不希望生活在“土”的空间,不希望乡村是粗放的、零散的、单调的风貌,希望能有接近城市生活品质的元素和要素,但往往因为村民专业审美与认知意识的差距,导致大量“拿来元素”的运用,如欧式罗马柱、彩色瓷砖及琉璃瓦等,极大地破坏了村落太湖水乡风貌。因此,我们在驻村服务中,始终在考虑如何实现东石帆的乡土不“土”的做法,考虑东石帆在满足村民对生活品质方面需求的同时,是否能够利用乡土的材料实现精致的、有序的、活泼的乡村风貌。

我们在规划设计中,主要针对空间界面、材料构成与植物组合,按照村庄现状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模式总结。

一、空间界面不土且有序:东石帆村浜合一,村屋依水布局,村内街巷空间收放自然,错落有致,但由于长时间的自发建设与部分的违章建设,导致空间边界混乱无序,界定空间使用的围栏因工艺和材料导致相对粗放。我们在深化设计中,采用了竹木、杉木、麻绳、混凝土立柱与成品围栏,针对村民果园、自留菜地、院墙绿化、主次干道两侧进行不同的界面处理实践,通过连续自然布置力求与现有场地内形成有序的道路两侧界面、村屋院墙界面、菜地果园界面。

二、材料构成不土且精致:东石帆建设材料的使用与其他村庄一致,建设元素多采用原有的村庄材料进行改造建设,硬质材料多以自然木材、地方砖块、毛石、竹子作为主要材料;我们希望利用乡土材料,通过精致化的构成来进行布局实施。同时也考虑到了村民提出的车辆与行人混用、停车位数量等要求,实地根据现场的环境、原有围墙、矮墙、铺装宽度与使用习惯,一对一设计,形式上构成装饰美感,形成精致的村落氛围。

三、植物组合不土且活泼:我们曾在多个村庄实践乡土植物的使用与组合,总结两年多的实践经验,发现采用野生观赏草、籽播花卉为主的区域,因缺乏相对完善的管理养护,往往导致形成新的荒野,后续的养护成本也非村内所能承担,所以本次我们在苏州园林植物目录内中选择使用较为郊野的、多姿态的乔木树种,搭配可粗放型管理的可开花变叶灌木类地被,并形成多种类型的组合,满足三季有变化的植物景观风貌要求。

东石帆自深化设计至建设完工,我们对于现场的硬质空间与植物群落始终按照实地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并通过打造示范区引导村民接受改造建议。在与代建方及现场管理方苏绣小镇公司密切配合下,东石帆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通过逐户逐院、逐街逐巷地进行精致化、有序化、活泼化改造,对比村庄改造前后效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乡土不“土”的设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