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从试点村庄到跨区域抱团发展探索乡村振兴的苏州路径
来源: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 2022-05-15 16:17   访问量:

 专访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毅

当时代的列车轰隆驶向前方时,生活在一方水土之上的每个个体命运将会走向何方?这是我们关心的话题。事实上,我们看到,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发展失衡、乡村发展失血,为工业和城市发展作出巨大牺牲的农业和农民,需重新被珍视。

在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规院”)院长赵毅看来,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农耕时代,这里形成了尊农、重农、爱农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苏州又是一座历久弥新,具有领跑基因的城市,在乡村振兴事业上敢为人先,如今力推特色田园乡村“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无疑是从大格局出发,让乡村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让乡村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想象。

未来,我们也有充分地理由相信苏州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并且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可以给全国提供“苏州经验”。

“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范围示意

谋划:是主动作为和发展必然

“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试点村庄到跨区域抱团发展,是主动作为也是发展必然。”

--赵毅

2017年苏州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历经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率先启动示范区规划研究到如今进入“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从试点到区域抱团发展,赵毅说这是苏州主动作为,也是发展必然,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剖析苏州此次抱团发展之举。

首先,苏州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里写尽了苏州水乡的风韵。山水相映、城湖共融,大江大湖的水乡生态格局及古韵文萃的文化底蕴,使得苏州在特色田园乡村塑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过去的成绩是勋章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底气所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已经推进四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苏州更是走在前列。赵毅举例说,近年来,苏州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决策部署,立足美丽乡村、康居乡村的建设成果,强化特色引领,全面统筹推进。截至今年10月初,苏州三批14个省级试点村庄全部通过验收,35个面上创建村庄通过省级综合评价,共计49个村庄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命名,数量和质量均处于省内第一梯队。

此外,就具体的点如何建成特色田园乡村,苏州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甚至可以说是卓越的经验。今年初,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在既有点的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各地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扩大点的示范效应。实际上,苏州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思考和尝试示范区建设。

“苏州希望通过组合拳进一步扩大点的示范影响,形成特色田园乡村组群抱团发展的合力和态势,推动乡村振兴的面上见效。”赵毅进一步解释说。

最后,通过“两湖两线”的探索为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积累经验、做出示范。“目前,各地的城镇化进程、乡村发展基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到目前为止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的内涵、标准、建设内容等尚无非常明确的界定,比如到底多大空间范围?包含多少个特色田园乡村?在哪些方面要做出引领示范等等。”赵毅认为问题的另一面意味着机遇,这也是“示范”二字的意义所在。此次,苏州聚力谋远,抢先迈入新赛道,迎头解决上述问题,也必将为下一步的征途积累力量。

布局:做好跨域文章是关键

“苏州探索在‘两湖两线’区域打造体现江南特色、代表苏州水平的特色田园乡村,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围绕做好示范区总体规划设计,首先应当做好跨域的文章。”

--赵毅

特色田园乡村“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其中“两湖”即环阳澄湖、环澄湖,“两线”即太湖沿线、长江沿线。在赵毅看来,跨域有区域大小之分。“往大了说,跨域是跨区县,包括跨太仓、常熟、张家港、吴江、吴中、高新区等,往小了说,跨域就是跨镇街。从规划的角度,如何做好‘跨域’的文章,我认为可以关注两个方面。”赵毅说。

关注乡村空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某个区县或某个镇街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不是孤立的,而是苏州“两湖两线”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既要能够体现差异化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反映出苏州地域、沿湖沿江空间的系统性特征。

关注跨域地区是否会形成跨域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组团。行政界线代表了不同的实施主体,但在示范区规划中不能让行政界线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赵毅说,不必过多纠结行政界线,最重要的是从资源禀赋出发,考虑区县与区县、镇街与镇街结合部,是否具备联动建设示范区的资源条件和可能,这也是跨域的价值和特色所在。“我相信以苏州的治理能力,只要把工作内容和边界说清楚,跨区县、跨镇街的建设推动不会存在问题。”赵毅显然对此充满期待。

的确,理解跨域含义是做好规划的第一步,而规划的落地性是每个规划师要回答的终极命题。“如果说特色田园乡村点的建设,重在特色和差异的话,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的建设,则重在衔接、统筹和联动。如何增强规划的落地性,我认为可以关注以下五个方面。”在规划界淬火历练多年的赵毅对规划的落地性颇有心得。

考虑规划衔接。“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规划要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进行衔接,涉及特色田园乡村和示范区建设的新增建设空间、产业空间等要有村庄规划的用地保障,否则规划无法落地。

做好产业联动。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但每个村庄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支撑,赵毅认为是难度较大的。“示范区的价值所在就是可以把某一类产业或产业链在示范区内做强做大,上下延伸,统筹联动,主题化发展。”赵毅说,跨域内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展。

统筹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讲究规模效益的,此前也有学者指出在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基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对此,赵毅认为示范区内、示范区之间应尽可能最大化地统筹联动建设,在教育、商业、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及给水、污水、垃圾等市政设施的配置上,做到共建共享。

畅联内外交通。交通于区域发展而言,犹如人体之血脉。“示范区内部的特色田园乡村之间,其他村与村之间,要根据需要,既保障内部交通的畅达性,也要与外部交通顺畅衔接。”赵毅说。

关注面域提升。不仅要把特色田园乡村点的建设搞好,更要关注村与村之间的农业产业和生态空间的整治提升,关注特色田园乡村以外其他村庄的整治提升,主要交通沿线空间的整治提升,推动示范区范围内整体环境质量水平的提升。“很多工作可以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赵毅进一步解释说。

发力:实现“化学融合”,发挥示范作用

“苏州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放在乡村建设行动的大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定位,工作的第一步是应识别出能够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组群示范的区域,并提出差别化的规划建设引导要求,从而实现区域抱团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赵毅

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力关键都是建立在自我清晰定位之上的。在赵毅看来苏州是城乡高度融合发展的地区,土地开发强度较高,城乡界线较为模糊,城乡空间交错共生。“两湖两线”工作开展第一步,应当识别出能够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组群示范的这样一些区域,并提出差别化的规划建设引导。

“我个人理解,这些区域应当是三生空间格局明晰,村点集聚且富有特色,包含若干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有一定空间腹地的乡村连绵区域。至于到底是2个、3个还是5个甚至更多,到底是2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还是5平方公里,都需要通过实践探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而且每一个示范区也不一定都一样。”赵毅进一步解释说到。

事实上,苏州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下思考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中,突出规划引领,精心谋划乡村发展路径,结合苏州大江大湖的水乡格局,选择“阳澄湖、澄湖、太湖、长江”四大典型区域,作为苏州“江南水乡特色展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的前沿阵地,开展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以期形成示范区建设培育的经验做法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然而确定跨区域,这不是简单的空间重组,而是苏州乡村建设的重要布局,真正实现“化学融合”,而非简单的“物理拼合”,从而发挥1+1>2的示范效果,这也是工作的第二步。赵毅认为要充分发挥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等示范村庄的带动作用,延伸上下产业链,扩大区域影响力;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特带平,各村之间在产业互动、空间统筹、生态共保、设施共享、交通互联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同发展。

未来:聚焦乡村独特魅力,形成“苏州经验”

“乡村特色和乡土气息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两湖两线’区域建设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改革发展有机融合,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形成‘苏州经验’。”

--赵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昔日古人笔下富庶、欢乐、充满诗意的农家田园生活,在现代语境下能否有新的叙事空间?乡村的独特价值能否被重新挖掘,在苏州上演繁华都市与幽静乡村美美与共的佳话。

“答案是肯定的。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高水平治理,苏州一定会走出一条体现苏州地域特色、展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引领现代化乡村建设的乡村振兴之路。”赵毅显然对苏州充满信心。

下一步如何聚焦乡村独特魅力,让乡村生生不息健康发展,赵毅认为要围绕五个方面做好“特色”工作。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强化富民增收。“两湖两线”依托跨域合作的建设背景,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特带平。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强化乡村经营理念,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同时将地区农业品牌与创意产业、农村电商相结合,丰富新业态、拓展新功能。

以特色生态为重点,提升乡村环境。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严守生态红线,实现生态敏感地区从生态资源利用向生态保育修复转变,结合大江大湖、水网密集的自然条件,加快打造沿江、沿湖、沿河的美丽生态大走廊。

以特色文化为助力,实现美好乡风。苏州的乡村在历史发展的长期积淀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乡土文化。示范区规划应加强文化遗产和乡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唤醒乡村的乡愁与记忆。注重农耕文化的升级,打造科技现代农业示范;注重红色文化的体验,将红色主题展示与廉政勤政教育相结合;注重传统技艺的复兴,通过技艺展示和制作体验,促进民俗文化传承,打造文化民俗村;注重现代文化的展示,通过村史馆、农家书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墙等文化载体,实现村民社会的美好乡风。

以特色风貌为亮点,塑造美丽人居。总结凝练建筑及景观元素,保护村庄传统肌理,保持富有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在民居院落、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产业载体等方面凸显村庄的个性化特点,形成独特的名片,彰显田园乡村的特色风貌。

以特色治理为手段,创造美好生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党建引领、四治融合构建特色田园乡村的社区治理网络,形成党群融洽、守望相助的新风尚。在乡村建设工作中,把服务农民、造福农民作为工作的第一要义,真正把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成为富民益民、民心所向的示范工程。

“展望未来,苏州乡村的‘吴韵气质’、江南水乡的‘灵动特质’将逐一显现。”赵毅说,现代与乡村结合,每个个体都将诗意地栖居,这是必将到来的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