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试点风采
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纪实(十三) -枕上江南,梦现武神潭
来源: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 2022-01-17 15:02   访问量:

昆山市巴城镇武神潭村武神潭是苏州市第三批特色精品乡村建设试点,同时也是今年夏天由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联合举办的首届苏州市“最江南”农房设计大赛的比赛点位村庄之一。该村是目前全国唯一发现的一座水寨防城遗址,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奉吴王阖闾之命在昆山巴城武神潭筑建“八卦水城—南武城”,主张“以水护城”,并对当地河道进行疏浚,使水患变为水利、城镇村落不受外敌侵扰的同时,也使居民的农耕活动受益,经年变迁,村庄俨然成了隐逸于昆山的“桃花源”。

晨霜攀黛瓦月华斜星辰

朝阳未起,晨雾悄然爬上黛瓦,落在瓦片上覆着一层又一层,形成密密的水珠,滚落瓦片滴入土中。骄阳正午,村庄的风貌终于全然展开,粉墙黛瓦,整齐划一,错落有致。

武神潭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谢小华几度感慨到:“村庄风貌的改建真的是花了大功夫,尤其是在与村民的沟通上。”在谢小华看来,村庄改造最难就是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现在村落看见的清清爽爽的房屋,其实之前都是脏乱的。“为了改掉零零散散的种植区,散养的家禽,村里的干部实在是没少跑到老乡家里去商量、去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十次,其中去过最多的竟达二十次。”村干部经过一次次真诚的协商,最终与村民达成一致。武城人家原有15户农宅,规划保留了14户;对破旧辅房予以拆除,打开农宅院落,结合现有水域和农田,打造武城人家田园社区。并且沿武神潭打造2.2米宽滨河木栈道,结合滨水驳岸做景观处理。现在,村民切身感受到经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庄面貌大不一般,环境更加宜居舒心了。

闲梦江南梅熟日人语驿边桥

春日雨夏蝉鸣,武神潭时常是静谧。秋风起雪花轻,武神潭时常是恬静的。武神潭村状似八卦图,最外围河水包裹、最内围村庄沿河分布。村庄依托于武神潭现存历史遗址,打造武城文化,营造武神潭村内的文化气息。在村内处处可见有关武城文化的景观小品,立在武神潭上重修的石拱桥,长于水中央的树木,新建的村民议事廊。从议事廊经过,沿着河畔走向石拱桥。天明霁清时,远远望去武神潭如一汪大海,透着深蓝色,波光粼粼;再走近细瞧那清澈的河水又如江南烟雨中一幅墨绿的小桥流水图。议事廊正对着拱桥,站立拱桥之上,尽收眼底的是开阔与无际。

“我们接下来还想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大人孩子来参观”接下来,武神潭村还有更多打算,如打造专属武城的文艺表演,如在此设立美术实践基地。打造爆火IP演出的同时维持村庄的经济续力。

村内还以明清时期的武神庙为载体,形成婚丧嫁娶的礼仪风俗,每逢六月初一、二月初二等日子,举办民俗活动。“村民们自发形成的民俗活动,是我们村庄独有的民俗民风。”在谢小华的判断中,村内的民俗活动寄托着村民们美好的期待,张扬出村庄浓厚的文化底蕴。

菊黄蟹肥秋正浓

赏菊吃螃蟹自古以来便是百姓所喜爱的。阳澄湖大闸蟹的优良品质更是远近闻名,每年秋季不少游客都会慕名而来品一品螃蟹,感受一下古人品蟹的风采。武神潭村濒临阳澄湖,自然水品质高,村民养蟹经验祖辈相传,一条成熟的螃蟹产业链早已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据悉,武神潭的土地80%流转到村集体,除了传统的水稻、瓜果种植,特色水产大闸蟹养殖正是村内的支柱产业。现村庄内依托大闸蟹获得经济效益的共有76户农家乐和87家养殖户。谢小华介绍到:“不仅于武神潭自然村,针对整个武神潭行政村都是以公司化运作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大闸蟹为主导产业,以品大闸蟹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经过标准化整治,蟹塘已初具规模,并已开展以蟹庄为主的三产服务业。

谢小华坦言,武神潭村虽然已经形成了螃蟹养殖为主导的产业,但是螃蟹养殖是具有季节性的。村庄内的大多数农家乐属于季节性营业,只有螃蟹丰收时才开始有收入,并且大部分的农家乐属于村民自行开展。“我们村已经构架好以螃蟹为支柱,四面开花的营收方式。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引导村民打造精品蟹庄,制定好针对农家乐相应的管理措施。”

昆山市巴城镇一隅的武神潭村,历经千年历史,从未停止步伐。这里有江南烟雨的绵柔情长,更有武城的壮丽豪迈,淡淡离愁飘散,远离乡村的人儿在此处寻到的尽是浓浓乡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