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试点风采
昆曲学社
来源: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 2021-11-04 14:59   访问量:

西浜村昆曲学社坐落于昆山市巴城镇绰墩山村西浜,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百戏之祖——昆曲,便诞生于此。

为了让昆曲的传承与延续生生不息,也为了让这份文化记忆复兴乡村,当地政府联手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在当地设计了这座以昆曲教学、表演、展示为主要功能的昆曲学社。

昆曲学社由著名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先生担纲设计,整个项目的规划布局充分尊重村落原有肌理,由村内四栋普通民宅加以重建和改造而成。

房屋风格依据江南水乡的特点,采用了粉墙黛瓦和竹墙竹板结合的方式:草泥墙面、竹木板条、金属瓦面、原竹格栅,乡土韵味尽显。建筑内主要包括舞蹈教室、乐理教室、多功能教室、小戏台、食堂、宿舍、教师办公等房间,共计两层。整个项目的设计,既有当地传统风貌的延续,亦有新材料风格的创新。

兼具现代建筑技术理念与乡村老旧建筑的再利用,昆曲学社一举夺得住建部“田园建筑一等优秀实例”的桂冠。如今,昆曲学社是保利院线全国六十多家接受管理剧院中,唯一以昆曲艺术为主题的滨水戏台,昆曲学社已经成为昆曲文化新地标。

“倏忽、刹那、窗间过马,人在光阴似箭流……”

来这里,在乡间野趣中品茗赏景,感受昆曲之韵、时光悠然。

21

昆曲学社 77

水八仙文化产业园

坐落于吴中区甪直镇湖浜村田肚浜旁的水八仙生态文化园,占地面积约3500亩,以特色农业景观和农业体验为基础,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包含“水八仙”科普教育、种植保护、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将乡村地域文化元素与农业旅游多样化无缝融合,是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内水八仙特色农作物、各种水生花卉、湿地植物、昆虫及鸟类,为感知自然生态提供了生动的科普教材,充分发挥了科普、宣传、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该园是江苏省内种植品种最齐、面积最广,集中展示水八仙种植及采收的生态文化园,是江苏省第三批土地科普基地。

每年的夏秋之际,生态文化园里的“水八仙”将各显其色,可品、可摘、可赏……尤其是1800亩的芡实水田,碧叶连天,不时有水鸟在水面一掠而过,尽显田园意趣。

水漾年华。这里,是上海与苏州繁华之地近在咫尺的世外桃源,是田园、宁静、水系慢生活乐园。

QQ图片20190722133259

湖浜特色水八仙产业种植及科普基地

QQ图片20190722133217

寺前花海

每年进入10月份,常熟市海虞镇福山村寺前旁占地近40000的花海也到了最佳观赏期。这一片秋日里的粉色,总是吸引了无数人驻足其中。粉黛乱子草这两年的盛行,让常熟这座小城在中秋时节平添了几分妩媚。配上五彩的风车,明艳的格桑花,多彩的百日菊……让这片花海变得更加五彩缤纷,吸人眼球!如烟如霞的粉黛,奏响了秋日里最美的浪漫曲!

“花海”的前身是荒地和毛家山边角地,为改善村居环境,2018年年底,海虞镇福山村结合寺前巷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依托平巷的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资源,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后,开始对这片近一百亩的地块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建成了现在的平巷里百亩花海观光园。立于花海中巧笑嫣然,粉红色的花穗萦绕身侧,如丝如云、如烟如沙,仿佛畅游在粉色云海,美哉!朦胧、迷离,粉黛乱子草以梦幻的色彩和唯美的身姿,收获了一大波少女心。

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观光园里新近添置了不少设施,道路上五彩的风车拱门、象征爱情的地标,都为园子增添了不少惬意和浪漫。小桥、流水、亭台,古色古香的农家庭院式茶馆,让人仿佛置身于园林,酌一杯清茶,尽享静谧人生。

微信图片_20201105143405

微信图片_20201105152109

微信图片_20201105152123

微信图片_20201105143347

太仓第一个党支部

 100名穿着“新四军”军装的“战士们”,他们穿越封锁线、搭灶烧饭、运送粮食……在“战地”里穿梭奔忙。你一定很好奇,他们这是在干吗?

作为太仓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杨漕村具有辉煌的历史。而建设于该村庄的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陆续被授予“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市党性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杨漕村规划了以“四园三区一路”为主体,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的红色互动体验基地。沿着草王线,自“红色五公里”开始,途经农耕采摘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等,最终回到红色基地,呈回字型,全长5公里。沿途分布杨漕地区革命历史、旧址及人物故事介绍,分为抗日协会(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相关故事)、革命大事记(杨漕地区军民与日伪斗争相关故事)、红旗下的斗士(杨漕地区涌现的著名英雄人物)、鱼水情深(党的干部在杨漕地区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共同抗日)、群英谱(为杨漕地区解放付出毕生精力的革命前辈)五大部分,再现了太仓第一个党支部革命历程。5公里的徒步体验,能够重温峥嵘岁月,追寻先辈足迹。

此外,依托村委会、纪念馆、纪念碑、乡风文明主题公园,打造出融合“勤”“廉”“缅”“梦”思想元素的四园;以“红育杨漕、绿映村庄”的理念,完善了拓展训练区、农耕采摘区、现代农业区三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融入团队拓展、休闲农业等现代元素,让红色教育生动起来,让人们在看、走、互动中感受杨漕本土红色文化,接受心灵洗礼。

QQ图片20201110213718

太仓杨漕实景照片-11

太仓杨漕实景照片-22

太仓杨漕实景照片-28

祝甸砖窑文化馆

在五湖三荡的锦溪,苍茫一色的长白荡西侧,有一座三面环水、景色秀丽的滨水村落——祝家甸,历史上曾经是金砖的制作加工地。

祝家甸人从明清时起就以制砖为业,大运河连接的另一端,紫禁城太和殿的地面上至今仍有4718块金砖出自祝家甸。村口的砖窑厂,更是老一辈祝家甸人年轻时共同工作耕耘过的地方。

2015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担纲设计的锦溪祝甸村古砖窑文化项目开工,老砖窑厂分两期改造,分为砖窑主体改造和二期民宿酒店两部分。

一期的砖窑文化馆中,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向人们展示明清时期皇家御用金砖的制作方法,穿过博物馆来到书吧和咖啡馆,窗外连接着秀美的长白荡。二层为砖文化展示区和大型会议配套功能区,室内屋顶透明瓦与传统瓦交错使用,阳光不规则地从屋顶漏下来,斑驳陆离的光影,为室内增加了柔和的自然光,也再现了旧砖厂多年前残破的样貌,和这里逝去的乡愁情怀。

二期的砖窑主题民宿与砖窑文化馆隔水相望,共有十栋二十间客房。从外观上看,民宿保留了粉墙黛瓦的江南特色,窗外就是长白荡开阔秀丽的水面。停留在这样宁静的空间里,客人能充分享受河

湖环抱的水岸风光。与友人交流也好、一个人独自阅读也罢,即便只是闲坐一个下午,时光也不算虚度。

改造后的砖窑厂外观上保留了旧时原貌,历经世事变迁的古砖窑犹如帆舟一般林立在水一方,目之所及,红砖、烟囱、芦苇、水面都和谐相融,静听自然生长。

DSC08920

DSC08925

祝甸原舍(原图)

DSC089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