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 > 重点工作 > 市级政府部门

苏州市财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打算

时间: 2020-02-03 10:37 来源: 苏州市财政局 访问量: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服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1.8亿元,增长4.8%,税收占比89.6%,总量、税比保持全省第一。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1.3亿元,增长9.7%,其中用于民生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686.2亿元,增长1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

二、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成立减税降费领导小组,推动落实增值税税率调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社保费率调整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积极涵养可持续增长税源,有效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向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拉动居民消费增长;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制定地区口岸收费目录清单,不断完善收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扎实做好财政督查,切实保障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落细。二是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2019年共下达市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4.5亿元,扶持市区智能制造、先导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项目发展。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度落实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大力支持平台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引导社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集聚苏州。截至2019年底共有15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合作子基金投资的3家公司登陆科创板。三是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达181.6亿元,同比增长19.4%。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速集聚高层次领军人才,助推人才企业做大做强。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提升对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信贷、购买科技保险的支持力度,2019年“科贷通”为超过1421家科技型企业解决贷款62.9亿元。

(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一是切实保障就业稳定。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市级统筹区共发放稳岗补贴10428万元。用好用足各类就业帮扶政策,鼓励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吸纳就业,全年发放各类社保补贴及公益性岗位补贴1.6亿元。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模式,“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全市全年共发放贷款816笔,总额1.1亿元。二是做好稳金融工作。支持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小微创业贷”和“苏微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小微创业贷”自成立以来累计投放贷款达到137亿元,“苏微贷”业务开办截至2019年底累计贷款余额36.1亿元。三是支持做好稳外贸和稳外资工作。推动出台市级商务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从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资提质增效等方面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支持中欧班列发展,重点推动“苏满欧”和“苏满俄”等国际铁路物流建设。四是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做好稳投资。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和管理,做好城建计划编制使用,推动轨道交通、虎丘综改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推进惠民实事工程,做好古城保护示范等六大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保障,推进“厕所革命”、架空线整治等城市管理项目。五是落实惠企减负措施稳定市场预期。制定降成本实施方案,推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要素成本等,2019年减轻全市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超620亿元,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三)聚焦重点任务,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市级财政投入薄弱村帮扶解困资金1亿元,提升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完善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制度,专项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75%,切实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市级财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资金1061.24万元。做好苏州市对口帮扶地区扶贫帮困资金和前方援建工作组经费保障。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扶贫资金监管,切实保障资金使用规范透明。二是全力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政府债务新增规模控制和余额限额管理,防范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全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以内;依法做好政府债务情况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切实压缩存量债务。夯实债务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分析,组织做好财政部债务监测平台和省政府性债务综合监管系统的数据填报和分析应用工作;做实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实施乡镇债务分类管理,对偿债资源缺乏的乡镇实施上收区(县)统筹管理。三是积极支持污染防治。推动生态补偿提标扩面,修订《苏州市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保障太湖围网整治如期完成,省、市、区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7.2亿元。整合统筹污染防治资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与监督、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环保项目,支持开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工作。完善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机制,加快改善重点断面水质。

(四)强化兜底保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做好教育事业优先保障。2019年全市教育支出达到348.9亿元,同比增长11.5%。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姑苏区学校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市教育局下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标准、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卓越提升,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打造优势和重点学科。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和社会救助标准。全市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提高约5%,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995元/月,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个人自负和合规自费合计2万至5万元普通参保人员报销比例提高至60%,实时救助人员提高至65%。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全力推进中医院二期项目等全市医疗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健康苏州建设,积极推进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和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四是促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推进生活垃圾处置“6+2”工程,健全环卫作业经费考核、拨付机制,支持苏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施。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按季预拨月票补贴、高龄卡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保障市区公交企业正常运转。支持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交通管理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推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投入7000万元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地产放心农产品品牌。支持打造生态宜居乡村,2019年市级财政投入1.45亿元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做优乡村振兴引导基金,累计成立子基金达到16个。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支持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不断完善农业担保体系,截至2019年底,累计担保农户365户,担保金额14.95亿元,推动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锚定改革目标,健全现代财政制度。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起草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苏州市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将社保基金项目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纳入绩效管理,实现四本预算全覆盖,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均实现与预算编制的“四个同步”。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监控管理范围,扎实开展绩效重点评价,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高预算和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做好年度财政体制结算工作。统筹安排区域资金,推动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好新一轮对姑苏区财政体制的调整工作。三是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探索发挥项目库在预算编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项目申报、年度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投资评审实现全过程滚动管理。做好中期规划编制,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扎实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拓展预算公开的范围和方式,提高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认真编制财政全口径财政预算,做好财政预算报告和本级财政决算报告向人大汇报工作。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使用效率,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产均实现委托管理。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和监督制度。五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印发《关于全面落实预算单位采购人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通知》,梳理采购人主体责任范围,明确政府采购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有效制约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权力运行,建立采购人机关绩效考核制度。

(六)抓牢基础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能。一是厉行勤俭节约。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中,除涉及民生保障部分领域,统一按照10%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二是全面盘活存量资金。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存量资金、部门存量资金、财政专户历年结余资金等清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2019年全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13.6亿元。三是推进税收协同共治。高效运用信息平台数据,提升税源建设的效率和精准度。四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服务企业功能作用,实现专项资金在线申报和初审。五是切实做好非税征收管理。加强非税收缴代理银行监管,不断完善罚没物资处置流程,提高非税收入资金收缴效率。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成功上线财政医疗电子票据系统。六是积极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深入推进“六位一体”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推动创建“三级四点”全国法治财政示范点。做好财政法治宣传教育,完善普法工作机制,拓展法治宣传阵地。七是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加强对经济分类、预算项目、支付方式等相关信息的审核,稳步推进全市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截至2019年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县区级覆盖率100%,乡镇级覆盖率85%。八是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做好事前概预算评审,严格过程跟踪管理,全面推进结(决)算评审,开展BIM评审试点,重点做好轨道交通等重大民生实事工程项目评审,全年合计审减、节约资金35.56亿元,同比增长17%。九是扎实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优化监督流程,规范检查程序,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全年共完成涉及231家单位的监督检查。十是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代理记账服务监管,引导代理记账行业健康发展;有序组织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

(七)做优机关党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认真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各项工作。主题教育期间,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辅导材料,赴苏州革命博物馆、主题教育实践馆、警示教育馆开展党性教育,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对照党章党规查摆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落实举措。局党组征集各类意见建议57条,梳理并制定整改项目17个,形成专项调研报告7篇,帮助群众和基层部门解决了昆山花桥少儿图书馆建设、西山中小学危旧房改造、市消防队伍建设等多项难题。通过主题教育,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在全局党员干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二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组织全体财政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牢“思想关”。以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为重点,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从严落实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加强作风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问题,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机关纪委履行专责监督,创新抓早抓小、事前提醒的有效路径,建立“一把手讲纪律•廉政微型党课”警示教育制度,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带头开展谈心谈话等活动,把严的要求贯穿到日常。以提升组织力为关键,创建财政“彩虹”党建品牌,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做好工青团妇和老干部工作,推进党建业务共融发展。三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加快干部梯队建设;不断深化“学业务,提素质;强管理,转作风”专题活动,鼓励业务骨干和年轻干部走上讲台,全年共开展了12场“财政大讲堂”,参与人数近千人次;继续举办好财政干部高级研修班、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班等各类培训,不断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三、2020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践行依法治税,全力做好财政收入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收入目标,有效克服收入下行压力,强化财税收入组织。深化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积极培育税源、促进财源壮大,促进全市收入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强对财经形势、宏观政策、减税降费效应的分析研判;完善与各区县财政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收入动态,协调好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协同共治平台作用,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二是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继续投入资金帮扶薄弱村发展,增强困难村集体造血功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重病重残人员生活水平,完善教育扶贫政策。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污染防治资金管理,细化和规范财政资金用途。继续做好水稻田、湿地村、水源地村等生态补偿工作,支持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切实抓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推动存量政府性债务重组整合,持续推进存量债务结构优化。完善政府投资规模源头管控,落实乡镇债务分类管理。加强土地储备资源动态管理,防范土地收支矛盾带来的财政风险。

三是坚持开放再出发,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再出发大会精神要求,围绕以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强化有效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城市品质的目标,结合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契机和苏州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定位,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平台落地生根,支持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为全面提升苏州开放水平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加大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坚持项目为王,落实全市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资金保障,支持市政府重点实事项目建设。完善城建资金计划编制和使用,不断提升项目资金计划编制质量,做好铁路、轨道交通、高架道路等基础设施资金筹集和调度,保障重点项目按期推进。

四是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努力激发经济发展动能。深入推进产业创新计划实施,进一步加强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政策集成,强化创新型产业发展;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快速发展壮大,落实高企培育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积极落实商务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建设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政策资金,加快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和苏州地方企业征信系统三大基础平台为载体,健全苏州市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推动民生持续改善。推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抓好职业技能提升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落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信息化水平。研究完善与本地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做好产教融合城市试点相关资金保障。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等。支持城市环境提升,加强古城保护提升资金保障,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保障水平。

六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推动财政改革发展。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盘活用好存量资金,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服务大局、办成大事。高水平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绩效目标对预算编制的指导作用;全面启动项目库管理,实施项目生命期全过程、跨年度跟踪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强化绩效评价与预算的约束机制,推进预算编制规范性和科学化。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做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系统优化工作。

七是坚持提升工作效能,从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提升财政机关党建工作质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驰而不息抓好财政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主题教育总要求,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提振财政队伍工作效能,对标“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要求,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财政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