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试点风采
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计师驻村服务案例 
来源: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日期: 2020-11-02 10:50   访问量: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认识设计下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和支持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在此指引下,苏州市结合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通过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实施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走出了一条体现苏州水平的乡村建设发展路径,生动演绎了“设计下乡”的苏州实践。

一、基本做法

1.制定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建厅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苏州市住建局结合地方实际,印发了《关于明确我市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重点内容的通知》,明确“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驻村设计师’为典型示范”的工作定位,并从引进设计力量、引导多元参与、强化队伍建设、培育本土工匠和职责分工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苏州市又专项制定出台了《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以“定人定存、深入基层、广泛参与、长久服务”为原则,在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中推行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一是明确了驻村设计师的权责。驻村设计师负责村庄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服务,需对各项设计和建设行为把关并出具署名意见。二是规定了驻村设计师的资格。除具有相应执业资格外,要求驻村设计师应了解苏州实际、擅长乡村设计、具有成功经验,并有投身乡村建设的务实精神和情怀,能够保证每月一定的驻村服务工作时间。三是对驻村设计师的选聘、管理等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驻村设计师原则上由试点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团队主设计师担任,并不定期对各地驻村服务情况进行掌握,对成绩突出的设计师进行通报表彰、对表现不佳的设计师酌情予以处理。

相关制度文件

由试点所在镇(村)与设计师签订服务合同

定期报送工作总结

2.建立设计师名录库。苏州市住建局充分发挥作为勘察设计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优选高水平设计师,建立并不断完善市级设计师名录库。累计评选出两批85位设计师列入全市特色田园乡村设计师名单,为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挑选驻村设计师提供了参考。各试点村庄也可另外选择驻村设计师队伍,从参与试点村庄建设的相关设计单位或面向社会企业和大专院校等选聘,由苏州市住建局对选聘情况及设计师信息进行备案。苏州市住建局通过报送工作总结、查阅工作台账、踏看工作现场等方式,不定期对各设计师工作实绩予以评价,开展“优秀驻村设计师”评选活动,及时将驻村工作中涌现出的非名录库内的优秀设计师增补列入市级名录库。

设计师名录库

相关文件

3.定人定村,久久为功。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苏州市围绕设计师驻村服务相关制度,重点提出了设计师“驻场指导”的要求,通过设计师“陪伴式”“全过程”地参与试点规划建设并跟踪服务,确保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走样”,并将其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区别于其他一些乡村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苏州市提出,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政府部门要在工作中承担起“船长”的重要角色,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则需要发挥“舵手”的专业作用,共同推进试点工作扬帆起航,镇村要重视和尊重驻村设计师,发挥设计师的专业作用;设计师要耐下心沉入乡村,虚心沟通,全过程参与村庄建设。苏州市还将有关内容纳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评价标准》,使设计师驻村服务效果直接与试点村庄能否通过市级验收相关联,如“落实设计师负责制和驻村服务制度,开展‘陪伴式’设计”占比2分,“农户庭院(含封闭式)的建设改造和景观设计纳入村庄设计方案及设计师驻村服务内容”占比3分,“未落实驻村设计师制度,或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经查实将扣除4分,并不得获评“优秀”等次。目前,苏州市在建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都按要求配备了驻村设计师,平均每个试点村庄配备3人,每个设计师团队年度提供驻村服务约40次。

20180419-

20180419

设计师定人定村,现场办公

按要求形成驻村记录台账并定期报备

签到备案

4.总结经验,交流互促。苏州市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总结设计师驻村服务的经验做法,提炼亮点、表彰先进,促进信息交流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水准和设计师业务能力水平。每年由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邀请驻村设计师代表参会并作大会交流发言;由苏州市住建局专题召开工作座谈会,邀请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团队、驻村服务团队及市域主要规划设计研究院单位负责人参加,解读驻村内涵,明确具体要求,分享工作经验,听取意见建议;编印《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简报》,专题开设“设计师驻村工作成果展示”栏目,将优秀设计师的见闻感悟做法等向全市各地各部门进行通报;将各批次试点村庄规划方案整理汇编成册向各试点分发,提升规划建设水平;邀请地方媒体对设计师驻村工作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在苏州市委市政府表彰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提名两位优秀设计师代表获“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先进个人”表彰(全市共10名)。

4Q6A8757

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

4Q6A8867

设计师代表作交流发言

设计师工作座谈会

“设计师驻村工作成果展示”栏目

试点村庄规划方案汇编

媒体报道

二、实践案例

1.村庄蝶变的亲历者

苏州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寒贞分别是江苏省级和苏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自201712月起,驻村设计师团队入驻已近三年,对驻村工作,团队实现了从不适应到接受,再到理解,到最后情感上的割舍不断的一个演变过程,形成了深刻的切身体会。

10

周庄香村祁庄 (60)

苏州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三株浜

一是为什么要驻村。图纸设计完成交付后,施工进场,因为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造工程,涉及到每户村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以及村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就会出现一个自然村多少户,就有可能出现多少个甲方的情况。刚开始工程推进时每天都出现无数个问题,例如老百姓不同意、尺寸不对、铺装碰到原有植物、基础与地下原有管线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项目推进较慢和实际效果偏差等,出现了问题。(大家设想一下,我们设计师作为一个“外人”,进入到村民几代人的家园,甚至是世世代代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换位思考一下,村民刚开始展现出来的负能量在所难免)属地政府、村两委、设计、乡贤集体讨论,研究该如何解决。保证村民利益同时,如何让项目有序推进,效果不出现偏差。大家一致同意,设计师应该驻村,对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与老百姓多加沟通和解释,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更好的描绘出村庄美丽的画卷。

二是如何驻村。刚开始对驻村的工作内容,我们团队也不清楚,觉得是不是就是工程现场指导,在实地驻村之后,发现驻村是一个从坚定信心到相互理解最后真诚热情的过程。工作场所应从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融入到乡村中间去。首先要在自己内心中正确认识驻村的意义性在哪里,坚定信心,理清思路。驻村工作很辛苦,事情很杂很多,所以要坚定信心,要有不怕吃苦、能吃苦、愿意吃苦的精神。而且驻村工作不能太随着自己思维考虑事情和处理事情,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应该理清思路,做好事情前计划安排。其次,实现“相互理解”,时刻站在村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要假设我们是村民,互换角色感同身受。这种理解,让我们成为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也会帮助我们建立和村民的情感连接。这样设计思路才能更好的向村民宣讲,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就是真诚热情。对待老百姓,我们首先要热情于民,让百姓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和真诚,让他们有事愿意跟我们说,有事乐于找我们处理,并让他们对我们服务感到满意。把老百姓反映的每件事情记在心里,要脚踏实地去办好。真正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得到他们理解和支持。经过以上三个层面,我们团队在驻村过程中,随之展开工作。在整个建造和前期经营过程中提供专项服务,做到有问题马上解决,高效应对村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设计和方法,真正实现陪伴式服务。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好了,收入提高了,现在我们去了村里,村民会热情地招待我们去他家喝茶、吃饭和聊天。

2.陪伴村庄的建设者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仁巷是江苏省和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地处太湖之畔。驻村设计师团队吸取苏州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的经验和示范做法,结合反复勘察现场完善详细设计,经过近2年的规划设计建设,完成主要的工程建设内容,与村庄建设者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协调秩序,有效完成了工程建设安排,村庄特色建设明显。在原有陪伴式乡村建设模式上,设计师团队在四个方面探索陪伴建设者提升村庄建设能力,陪伴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梳理强化空间格局、建立乡村美学基础、总结村庄细节建设的三类基本模型,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提供特色样板。

南河港 (11)

mmexport1593480238557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仁巷

一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确定仁巷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内容需要体现望亭的特色要素,通过特色文化引领特色生态与特色产业。经过20天的文化资料研究及探讨,从望亭风物志与望亭镇志以及相关乡史资料等吸取文化特色内容,经过与村民村委会反复沟通,确定以“亭”文化作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从空间建设到文化挖掘,驻村设计师在探索新的陪伴方式与专业辅助内容。

二是梳理强化空间格局。全面整理村庄各界面与点线面组织形式,在满足村民的村屋改造,菜园种植意愿的前提下,利用村内公共区域打造“望十八亭”的文化装置与休闲设施,构建“千米果蔬百米一亭十米一林”总体格局,满足特色田园乡村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的诠释。十八亭的格局构建,在空间上强化村庄文化特色引领,在内容上实现从书本与展陈到场景文化的拓展,不同形态与寓意的“亭”,形成初步的村庄文化空间引领,为村庄建设者提供可持续的明确的建设要素内容。

三是建立乡村美学基础。驻村设计师总结现有村内及周边的建设材料与风貌样式,明确基本的要素选择、材料、颜色、质感等内容,构建仁巷乡村基本的美学特点:在太湖民居粉墙黛瓦的村落背景下,设计构建以原木色+栗木纹色+白色+竹木色为主要色调选择,材料采用竹木+防腐木+塑钢+碎料石作为主,形成质朴的整洁的自然色为基调的村庄风貌。同时通过结合村民功能使用需求,总结仁巷特色的筑亭七法:一法闲亭(休憩)、二法御亭(观赏)、三法文亭(文展)、四法廊亭(通行)、五法驿亭(车站)、六法集亭(市集)、七法兰亭(导视)。

四是总结村庄细节建设的三类基本模型。村庄整理吸取南河港村的建设经验,驻村设计师在驻村指导村庄建设的同时,与农产园建设方的各负责人反复现场沟通,针对村庄建设的详细设计要素进行分类,形成三类基本模型,包括植物设计模型、围栏模型和“亭装置”布局与工艺模型。

3.村民意愿的听取者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华盛社区花野圩是苏州市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设计师团队展开驻村工作以来,一方面围绕工程建设与实施进度、质量开展,另一方面将与村民的意愿协调作为重中之重,切实解决村庄建设中村民意愿“善变”的问题。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华盛社区花野圩

一是人员结构复杂导致意愿不统一。花野圩自然村内居民以本地村民与外来务工租住人员为主,比例接近1:1。在前期规划调研期间,即已呈现本地村民急需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希望能有较多的蔬菜种植区域、休闲娱乐空间的意愿强烈;外来租住人员则希望能改善停车与绿化环境,对于农房设施、庭院、休闲及文化内容的需求意愿较少。导致在建设时,农房修复及立面屋面改造,庭院围墙无法完整实施,驻村设计师与村委会花费大量时间协调与进行现场重新确定。

二是村民意愿的“善变”问题。这是在以往驻村的村庄建设中都会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但花野圩村庄建设期的村民意愿善变问题尤为突出。“善变”的根源作为设计师也非常理解,可以比喻为“01的不理解”与“110的需求提升”两个方面。“01的不理解”是村民对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内容的不理解。村民普遍以为村庄建设是简单的整理清理,对于村落界面的统一建设、前庭后院的实施、乡土材料与植物的运用、文化导向设计的内容不能正确理解。出现前期不愿意改造,后期看到邻里改完的效果,也要求进行改造实施;前期愿意改造,但后期希望自己村屋内改善或一些历史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作为改造的条件置换;改造完成后又有新的改造想法。“110的需求提升”是对建设的示范引领与全面建设的不理解。设计师在综合考虑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效管理等问题,重点针对主要道路、公共节点、基础设施与村口入口的建设,对于支巷、村屋庭院、自留地菜园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议进行引导性建设实施,利用长时间可持续的进行更新完善。村民则认为建设需要全覆盖,包含所有提出的内容,以及在建设期间还不断进行更新提升,包含范围、材料、实施边界等,对建设要求也希望能够实现全面的提升。导致在建设期内出现较多的新范围的设计变更内容,村民因无法满足要求而导致工期时间延长。

三是问题解决策略。驻村设计师与村委会需要与村民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建设内容与实施范围。定期召开动员大会,解读解说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带领党员与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市区优秀村庄,解说特色田园乡村的优势发展。示范样板提前实施完成,能够有较好的宣传普及效应,应对村民不同的想法,也有可参考的依据。施工方需要随时反馈村民问题,在保证工程建设周期与质量的同时,尽力配合村委会协调。对于意愿确认工作需要形成书面形式,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工作成效

目前,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全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围绕“到2022年,全市培育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田园乡村”的工作目标,已先后开展四批共75个市级试点建设,累计完成各类项目670项,完成投资16.1亿元,两批40个村庄通过市级验收被命名为“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26个村庄通过省级验收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数量全省领先。结合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苏州市进一步加深、加强了各试点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内涵的理解与对建设尺度的把握,从专业技术层面促进各地、各试点的建设工作少走弯路,更快取得了实效。

苏州吴中区临湖镇黄墅村黄墅

苏州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补齐。在规划设计和驻村服务期间,注重对照省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提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方案,注重让村民享受到城市居民般的现代化生活,重点解决试点村庄基础设施不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跟不上的问题,让试点村庄重塑活力,通过让村庄具有与城市质量相近的生活条件,吸引人(特别是年轻人)重新回到农村。

苏州张家港市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

二是建设品质得到加强。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也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在设计师前期设计和驻村指导建设中,极力避免了乡村景观的“城市化”、乡村建筑的“西洋化”等,杜绝不伦不类的反差,让人产生陌生感、疏离感。尽可能采用“在地性”设计,尽可能运用乡土材料,尽可能使用乡村工匠,用好“负面清单”,做到既有效保持乡土味道,又合理控制建设成本,让建设项目像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似的舒服、和谐、自然。

苏州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上山巷

三是个性特色得到彰显。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通过设计师驻村设计、指导建设,明显保留了苏州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分界,乡村和乡村之间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特征。同时,按照“经验可以共享,但创意不宜通用”的理念,各试点村庄因地制宜,从自己特定的条件出发,找到或产业、或文化、或地形地貌的特色,塑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命力。

DJI_0056

苏州太仓市璜泾镇杨漕村草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