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立足发展大局强化支撑保障 围绕关键环节做优财政服务

时间: 2020-08-03 09:56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苏州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全力支持“六稳”“六保”,立足发展全局做好财力保障,围绕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加大投入,支持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为我市加快夺取“双胜利”贡献坚实的财政力量。

多措并举做好固本培元

支持实体经济优质发展

锚定建设中国制造业第一大市的目标,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巩固提升工业经济主体地位,促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向好向优发展。

一是深入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不折不扣落实落细中央、省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坚持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政策相结合,强化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举措,着力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税费负担。贯彻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免征中小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减半征收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上半年苏州大市范围累计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184亿元。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及时公布2019年苏州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吴中财政通过建立典型企业联系点的方式细化减税降费工作举措,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及时对减税降费成效进行评估,力争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免国有房产租金,缓解承租国有房屋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租金压力,对承租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用于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前期“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的政策基础上,共免除上半年3个月房屋租金,预计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减免金额达8096万元。牵头做好降成本工作,制定《2020年苏州市抓“六保”促“六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实施方案》,着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各类要素成本,上半年为全市企业降低综合成本约340亿元。

三是统筹专项资金做强工业经济。上半年投入市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3.6亿元,围绕先导产业、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企业服务、绿色发展等五个方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地标型企业培育等项目。落实企业新增国内销售收入奖励政策,市级财政统筹安排3.3亿元用于工业企业年度新增国内销售收入奖励,支持企业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提升产品供给水平。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市级财政安排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奖补资金1亿元,推动工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吴江财政上半年兑现产业政策项目资金5.1亿元,重点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促进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着力优化财政投入方式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奋勇争先,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大力支持先导产业、头部企业、科创平台发展壮大,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半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达85.78亿元。

一是加大企业研发补助投入。通过拨付研发奖励的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加快构筑行业优势。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上半年市级财政提前下达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认定高企奖补资金2.25亿元,惠及全市1196家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落实2.85亿元江苏省高企培育奖补资金,符合标准的每家科技型企业可获15万元。

二是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壮大。聚焦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产业领域,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扶持,推动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大力支持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对新取得I、II、III期临床试验批件的新药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150万元和250万元一次性奖励;完成临床I、II、III期研究的,再按研发费用的20%给予补助;对新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产品,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10%至20%予以资助。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上市企业达14家,集聚的创新型、龙头型生物医药企业约占全国30%。

三是促进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紧扣重点先导产业和核心关键技术吸引人才来苏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已投入科技人才经费9050万元。支持长三角新材料研究院团队等顶尖人才团队创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引进重大创新团队,支持133个姑苏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切实保障外籍院士工作站经费,吸引海内外人才齐聚苏州。高新区财政明确五年内引进3个以上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人才与团队,单个项目综合扶持不低于5000万元。

四是构筑科技金融融通桥梁。推动完善市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项目,扩大“科贷通”政策惠及面、优化差异化的风险补偿体系,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上半年“科贷通”已为企业解决贷款23.32亿元,惠及企业565家,其中支持独角兽培育企业9家,人才企业126家。通过奖励补贴、风险补偿、阶段参股等方式引导天使投资投入科技企业,推进天使引导资金阶段参股的实施,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优秀投资机构来苏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截至目前市级财政累计安排阶段参股资金3.81亿元。

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扶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落户苏州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分支机构分年度予以支持。市区两级财政安排1亿元用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前期建设,支持构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国家实验室,推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支持市产研院做好产业技术战略研究、全球创新资源招商引资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市产研院在我市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园区财政今年安排10.8亿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落户园区的高校研究院健康平稳发展,促进中科院先进技术院、上交大人工智能、汉骅半导体等科技共建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发挥财政政策杠杆作用

促进资本要素有效配置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围绕企业发展最急迫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紧扣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功能作用,推动实现资本要素市场化有效配置。

一是聚焦企业融资需求强化政策支撑。创新实施总规模100亿元的“保就业”薪金云贷专项信贷计划,财政出资设立2亿元风险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薪金发放,截至6月底,“保就业”薪金云贷共计为343户企业发放贷款22052.86万元。以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苏州地方企业征信系统、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三大金融基础设施为核心载体,强化财政金融政策配套,持续为金融机构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牵线搭桥,苏州市获批成为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截至今年6月末,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69344家,共为19756家企业解决7226.55亿元融资;苏州地方企业征信系统可供金融机构进行征信产品查询使用,累计查询量已达122.1万次;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累计注册投资机构146家,已为246家企业实现融资81.7亿元。充分发挥各类政银合作信贷产品的政策功能,加强“富民创业贷”在疫情期间对就业创业人员的支持力度,1月至6月苏州市区共计发放富民创业贷款9445万元,贴息金额103.55万元;优化“小微创业贷”服务流程,截至6月末“小微创业贷”贷款余额41.1亿元,支持企业户数2795户,平均利率4.34%;完善“苏微贷”信用支持政策,上半年“苏微贷”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9.33亿元。昆山财政完善综合风险池产品体系,创新推出“昆贸贷”“昆台融”“昆链贷”,有效缓解外贸企业、台资企业、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的融资难题,1月至6月综合风险池累计撬动银行贷款(担保)22.6亿元,惠及企业490家。

二是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引导基金。积极履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出资人职责,突出产业导向功能。截至二季度末,苏州市级共有15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共引导设立子基金45支,子基金投资企业近400家,直投基金投资企业超过100家,撬动社会资本后形成的投资总规模约为220亿元,放大财政资金超过12倍。支持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产业集聚功能,搭建国内优秀产业项目与苏州市的合作桥梁,上半年,合作子基金已投资我市企业总计21家,投资总额8.98亿元;子基金管理团队管理的其他基金累计投资我市企业11家,投资总额8.48亿元。姑苏财政支持设立姑苏·古城保护与发展基金,财政已落实出资1.2亿元,重点投资古城保护利用、古建老宅开发运营、老字号品牌运营,积极发挥现代金融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聚焦两新一重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强化资金统筹使用,做好城建资金计划执行管理,年度安排763.3亿元;用足用好今年120.7亿元专项债券和50.6亿元特别国债资金,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加大投入。支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5G基站、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2020年投入550万元支持5G项目实施,安排4000万元支持市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支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被撤并乡镇整治、美丽城镇建设工作,落实2020年度美丽城镇专项资金7450万元,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环境面貌、彰显特色内涵。支持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船闸、港口和汽车客货运站等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推动轨道交通项目有序建设和稳定运营,2020年苏州市、区两级财政安排资金96.5亿元,切实保障建设项目资本金投入和运营票款补贴。张家港财政围绕重点项目加大支出保障力度,加快推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等项目竣工。常熟财政围绕两个“一小时”四个“半小时”目标,落实G524、沪通铁路常熟站综合交通枢纽、南沿江铁路等专项资金,积极推动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工程PPP项目入库。

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

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模式和时代趋势,加大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培育力度,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守夜人,以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积极营造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扬起商务经济高水平发展风帆。支持构筑更高水平开放平台,五年内设立不少于800亿元的自贸区苏州片区专项发展资金,以世界一流标准提升自贸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平。落实资金支持开发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全面、生动宣传推广苏州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投资信息空间布局,切实帮助和服务全球资本进一步了解苏州、投资苏州、落户苏州。加大跨境电商扶持力度,下达市级跨境电商扶持资金953.68万元,积极推动我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

二是浇灌新经济和新业态成长土壤。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市级财政安排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业企业纾困资金3000万元,切实帮助我市服务业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对入选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的规模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年度考核评估合格的再分别给予400万元、200万元奖励,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的给予500万元奖励,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支撑全市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工信部公示的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6家落户苏州。

三是擦亮“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品牌。积极营造良好政府采购环境。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推动近400家市级预算单位主动公开2020年度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上半年中小微企业取得的苏州市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占政府采购总规模的84.58%。优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按季公告各代理机构业务情况、监督检查情况,推动代理机构执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提高。常熟财政上线运行苏州地区首个政府投资小额工程竞价系统,实现全流程网上不见面采购。相城财政从完善评审机制方面着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评审时间由至少15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以内。

四是点燃千年古城夜间经济繁华灯火。市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约1.17亿元,集中力量打造“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品牌。通过发放“苏州锦鲤”鼓励群众参与抽奖活动,建立无理由退货平台和退货池,派发旅游礼包,推动景区半价开放,打响“江南小剧场”品牌,支持打造“魅力虎丘”“拙政问雅”“枫桥夜泊”夜游项目,开展乐享美食季活动等一系列激励举措,刺激来苏游客及本地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夜间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多方面消费。“夜市千灯照碧云”,我市夜间经济全面复苏繁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