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鱼跃鸟飞看生物多样性

时间: 2022-04-03 19:49 来源: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量:

今年的“国际爱鸟日”传出最新数据,苏州目前记录到鸟类20目71科409种,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236种,增幅为136.41%。而在水中,伴随围网整治、湖泊治理、长江禁渔等实施,太湖、阳澄湖等水域的鱼类资源日益丰富,一些曾一度消失的鱼种开始“回归”。得益于湿地保护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等的大力推进,我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越发明显。

近日,阳澄中湖经常能看到成群的水鸟盘旋,“多的时候估计有上万只成群的,黑压压一片。”苏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说。除了天上飞的,水中也有新变化,有30多年渔政执法经验的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阳澄湖大队副大队长徐建强介绍,他们在处理几起丝网捕鱼的过程中,发现丝网上捕到了梅鲚鱼,“我刚到阳澄湖参加渔政工作时,湖区还能捕到梅鲚鱼,已经好多年不见了。”

徐建强说,阳澄湖的渔业资源里还出现了黄鲇鱼,属于凶猛型鱼类,从长江回游到阳澄湖,“水鸟多,又来了黄鲇鱼,原因就是水环境好了,湖里的渔业资源越来越丰富,夏天巡湖时,经常能看到鱼类跃出水面的场景。”

跟随执法人员巡湖时,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水下森林”正抓紧实施。据介绍,项目在阳澄湖生态退化区水域撒播繁殖体库或移植水生植物,如种植苦草、黑藻、黄丝草、穗花狐尾藻等8种阳澄湖原生沉水植被群落,构建异龄复层多物种多季相组合的群落类型,有效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底栖动物的游走进食活动也能加速植物所吸附颗粒的沉降与降解。按计划,到2023年重建湖区水生植被1万亩,实现水生植被覆盖率、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比水中,苏州各湿地公园近年来的鸟类观测也是好消息连连。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鸟类调查专家在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查时,于公园的保育区生态浮岛附近发现了54200多只骨顶鸡,这创下了苏州有史以来栖息骨顶鸡数量的最高纪录。截至2022年1月,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已经监测记录到了195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黑鹳、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鸳鸯、花脸鸭等共计28种珍稀鸟类,成为苏州地区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是吸引大量骨顶鸡前来的重要原因。

而在常熟昆承湖湿地区域,也发现了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吴中东太湖湿地公园,发现了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据介绍,黑脸琵鹭属珍稀鸟类、世界濒危物种,上一次在苏州发现其踪影还是六七年前。

《2021苏州市湿地保护年报》显示,苏州湿地保护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太湖生态保护战略布局,系统谋划,深入推进湿地保护管理“苏州模式”。保护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2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湿地保护率分别提升至70.4%、55.4%,均跃居全省第一。湿地修复成效显著,昆山天福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修复项目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太湖湖滨和常熟南湖2个湿地公园荣获全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太湖湖滨、常熟沙家浜、吴江同里和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荣获“全国林草科普基地”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