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公报显示,苏州常住人口为1275万人,是江苏全省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人口总量、人口增量及增速均为全省第一。
人口是一个城市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市情,人口发展变化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过去10年,苏州市常住人口发展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家庭规模缩小、城镇化进程加快、性别比上升、文化素质提升等特点。
昆山成为全省唯一人口突破200万的县(市、区)
公报显示,苏州常住人口为127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相比增加229万人,增长21.88%,年平均增长率为2.0%,人口增量及增速均为全省第一。
从各板块看,除姑苏区常住人口比“六人普”减少3万外,其余9个板块常住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人口增长看,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相城区、昆山市常住人口增长明显,年均增幅均超过2%。昆山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多,比“六人普”增长45万人,达到209万人,成为江苏省县(市、区)中唯一常住人口突破200万人的地区,位居各县(市、区)之首。苏州工业园区增速最快,年均增速为5.01%。
人口集聚能力,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作为江苏经济第一大市,苏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宜居环境,同时经济实力雄厚,2020年GDP超过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03亿元,跃居全国第四。“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更高品质的生活,是城市集聚人口最为重要的因素。”苏州市人普办分析。
人口的聚集还与城市化进程高度相关。数据显示,苏州城镇常住人口为1042万人,占比为81.72%,比“六人普”上升了1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的73.44%。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全省最低
在此次“七人普”中,苏州人口性别比和老龄人口占比偏高的变化趋势十分引人关注。
公报显示,苏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6万人,占52.22%;女性人口为609万人,占47.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六人普”的104.08上升为109.29。
苏州市人普办分析,苏州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制造业大市因产业结构需要更多男性劳动者,是苏州常住人口性别比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老龄化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的共性问题。公报显示,在苏州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6万人,占16.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9万人,占12.44%。与“六人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3万人,占比提高4.2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70万人,占比提高3.94个百分点。不过从全省范围看,苏州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全省最低。
据了解,苏州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在2019年就达到了83.82岁,位列全国第一。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口的多样需求,苏州正积极探索、加大供给,加快做大做强养老健康产业,走出一条多元供给的发展路径。
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才数量增加141万人
劳动力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0年间,苏州常住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明显增加。数据显示,15至59岁的人口为886万人,占比69.49%,比“六人普”增加70万人。
——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为287万人,占比22.51%,高于全省的18.66%,仅低于南京,位列全省第二。与“六人普”相比,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才数量增加141万人,占比提高了8.53个百分点。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7年,比“六人普”提升了0.82年,位列全省第三。
苏州市人普办表示,这些数据都表明着苏州正由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劳动力人口规模较大,人口素质加快提升,为苏州通过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力提升、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吸引人、留住人,有了人,城市才有坚实的基础。今年1月,苏州调整积分落户政策,扩大苏州新市民积分落户覆盖面,落户条件更加宽松多元。同时,在加大力度招揽人才的同时,苏州积极降低门槛,为普通劳动者落户创造条件。未来,劳动力人口素质的上升将为苏州“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