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建世界一流的急救中心

时间: 2020-01-31 09:15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近日,家住吴江盛泽永平村76岁的钮阿彩突发嘴角歪斜,左半身肢体不能活动,得到最快最好的救治是钮好婆此刻的心声,而这也是每个苏州百姓面对生命危急时的最大愿望和共同心声。

《“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全市、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疗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市将启动市急救中心项目,完善提升我市急救体系。新建的市急救中心就建在位于市中心位置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苏州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有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急救中心。”苏大附二院院长徐博对急救中心建设充满信心。他说,无论是建筑设计、流程布局,还是人员配备、设备供给,都以“效率最快”“流程最优”为原则,“也就是说,怎么能更好更快救治病人,我们就怎么干。”

现状做得不错但仍有提升空间

钮阿彩发病后,家人拨打120电话,很快急救车把她送到医院急诊。到达手术室60分钟后,医生通过介入手术将引起中风的血栓顺利取出,钮好婆的堵塞血管顺利再通,问题得到解决。

近年来,随着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市就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5个方面,建立市、县(区)两级区域协同救治中心。为了和死神赛跑,医护人员玩转脑力、脚力,通过建体系、改流程、强能力,将“急病要急”理念落实到急救全过程,我市急救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国际上衡量卒中、心梗救治水平,将病人进医院门到血管开通所需时间,作为客观指标,目前我市大医院该指标在60分钟左右,优于国际标准。

尽管在急救水平上,苏州已经是“优等生”,但要达到“杰出”,必须要在苏州这座“医疗高原”上再建“急救高峰”。

钮好婆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出院时手脚可以自由活动,皆大欢喜。但仔细分析,还有完善的空间。从老人到医院急诊,再到血栓取出、血流通畅,一共用了97分钟时间。在这97分钟里,至少有13分钟消耗在转运路上。据了解,因增强CT、导管室和急诊有一定距离,家属和医护人员不得不在寒风里将钮好婆先后转到CT室、导管室进行检查和手术。“不仅路上要花时间,如果有门诊病人正在做检查,也只能在旁边等,这也要耗费不少时间。”我市一三甲医院急诊护士长说,像这样的情况,就全国来说也相当普遍。

关键急救从建筑设计开始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徐博说,市急救中心启用后,患者进入中心,急救所有检查和治疗都可以在中心完成,并且是医生、设备围着病人转,而不是现在病人跟着设备走,“我们从建筑设计上就已经考虑这个问题。”

救护车到医院后,如何让患者,特别是重病患者得到最好最快救治?面对这一考题,徐博及其团队,不仅向国内外现代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还和建筑、物流、航空等相关领域顶级专家进行广泛探讨,急救中心设计图纸做了一稿又一稿。“每一个细节我们都想事先能考虑到、准备好,只要能为急救节省一秒钟,现在花再大功夫也是值得的。”徐博说。

据了解,急救中心建成后,救护车将根据患者疾病病种和轻重程度,分类分区管理,从不同绿色通道进入急救中心,由相应团队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卒中患者有卒中的专用流程,胸痛患者有胸痛的专用流程,外伤患者有外伤的专用流程,所有检查、治疗都将尽可能在专用绿色通道内完成,提升救治成功率和安全性。

“整个急救中心就像飞机航站楼,要在最短时间实现人员分流,让重的病人得到最佳治疗。”徐博介绍,急救中心在设计时已考虑空中救援,设有停机坪,并留有专用空中救援通道。

市急救中心在建筑设计、体系建设、流程优化等方面的超前理念,不仅引起国内城市的关注,就连已成为世界急救典范的法国,也专程来苏进行交流学习,并商谈未来国际合作。

据了解,该院在应急急救和危重症救治方面实力强劲,不仅是国家级应急中心、中国胸痛中心、全国高级卒中中心,其急诊医学科还是江苏省医学重点专科。

延伸成为市民学习急救网红打卡地

苏州市急救中心预计投资18亿元,计划今年年底动工,2023年竣工。项目将按照国际标准,打造国内领先、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布局对接的,集应急指挥、院前救治、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专科救治“五位一体”的急救体系。中心将建设成为辐射全市医疗急救的智慧整合型急救调度救治基地、培训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国家级应急救治临床中心,以提升我市危急重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长三角地区及苏州百姓急诊急救及群体伤、群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

急救中心将设两座楼,地上分别为1.53万平方米、5.64万平方米。不仅急救指挥中心设在急救中心,还将成为专业人员的急救培训基地、危重症救治基地,以及市民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的网红打卡地,带动我市急救能力再上新台阶。

急救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水平。市民拨打120,其实就意味着,急救程序启动。在今后,120调度员接到电话后,不仅通过电话给予现场指导,救护车将根据心梗、爆炸、车祸等具体情况,分类分级携带不同的救护人员和设备赶往现场。而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将通过5G、VR等技术与各急救点进行互动。

据了解,目前院前急救主要有法国和美国两种模式,法国模式重在现场救治,而美国模式重在用最快的速度将病人运回医院。徐博认为,院前急救方式应各取所长,需要院前急救的就在院外尽快处理,需要尽快到医院的,也应在专业护送条件下,尽快送患者到有能力救治的医院。今后的急救车也有望进一步提档升级,重症救治中的救护车就相当于一个流动的ICU。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心肺复苏掌握率1%,而发达国家不低于25%;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仅4%,而日本已达到33%。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为了让更多苏州市民学习并掌握急救知识,在周围人出现危急时刻能进行救助,急救中心还设有民众急救体验馆。”徐博说,这个体验馆不仅在于知识普及,更重在实操,让市民真正掌握这项技能。

相关链接

核应急医学救援苏州有支“国家队”

“出现放射性污染,有人员受伤,请立刻展开救援!”听到呼救后,应急救援小分队到达现场,立刻展开辐射检测并进行标记,对受污染的现场人员去污洗消,同时给予伤员紧急医学处置……这是近日苏大附二院核应急救援演习中的一幕。

很多苏州人也许不知道的是,苏大附二院又名核工业总医院。我国核工业创建65年来,相继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技术,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随着核能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匹配相应的核应急战略性配套建设和响应能力,核和辐射事故医学救治工作成为核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核应急医学的“国家队”,苏大附二院是首批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技术支持分中心、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江苏省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同时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与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建设中心。

除了综合三甲医院过硬的医疗实力,苏大附二院还具备相应的核事故救治能力。2014年,该院放射损伤救治医护团队成功救治“南京铱-192源事故”患者,最终成功帮助其保肢康复出院,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高度肯定,救治成果于2017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了解,该院目前拥有中核集团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0个,苏州市重点学科8个、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4个,已成为核应急医学救援保障的坚强后盾。2019年该院连续第15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核与辐射损伤医学应急演练与临床处理》培训班,累计为国家培养核应急医学救援人才1500余人次,并且高质量完成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核应急医学救援演习。

据介绍,医院以“保障核事业、发展核医疗、注重医教研、服务全社会”为功能,打造核特色医疗基地、应急急救与危重症救治中心,保障各类核辐射损伤、群体伤、群体中毒、潜在恐怖袭击、备战等应急救治,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供示范和经验,目标建设国际一流的核应急救治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放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中心、放射医学转化中心落户苏大附二院。“三大中心”与基础学科协同,与医疗行业协同,立足转化应用,致力于打造辐射防护和救治的先进平台、培养放射医学优秀人才的平台与开放共享的放射医学成果转化平台。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